




「老師~小A又故意弄我啦!」「老師~我要跟小D討論分組報告,但他好像都沒在聽……」如果你也覺得班上有些同學好像比較特別,我們可以如何理解並應對呢?對此,高雄市資深特教陳老師表示,目前台灣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盛行率約9%,若以一個班級30人為例,可能就會有2-3個小朋友表現出類似ADHD的特徵,融合教育則是現在的趨勢。
學校可以透過學期初班級輔導,引導同學認識ADHD
陳老師發現,小朋友面對ADHD孩子通常不太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如果是新生班級,班上有鑑定過的ADHD孩子,老師會在學期初做一次班級輔導,先讓ADHD孩子待在輔導室,由老師以正面的態度向班上同學說明ADHD,也會讓曾和ADHD孩子相處過的學生分享經驗,讓班上學生可以先有一些心理準備」。
期初輔導中,「我會告訴學生,ADHD就像感冒生病,只是拖得比較久,他可能國中三年都不會痊癒,但如果大家可以互相配合、學習相處,他也可能慢慢從重感冒變成小感冒。ADHD是先天的,因為大腦負責控制動作的部位還沒發育完成,所以要多給他一點時間,吃藥也是為了幫助穩定控制」。
等到開學後,ADHD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常見行為,陳老師舉例,「有些小朋友在上課中無法坐好,經常離開座位;也有些小朋友會玩尺、玩鉛筆盒,製造各種聲音;還有的小朋友會打斷老師講課,忍不住插嘴,鉅細靡遺地開始分享自己所知的一切;或是巡堂老師經過就分心。這些都是很典型的ADHD特徵!」
這時最容易引發衝突!ADHD孩子常見5大狀況與對策
依陳老師觀察,經過學期初班級輔導,班上學生就會比較有心理準備,「ADHD孩子只是上課時分心的話,並不會影響到同學;而上課時離開座位,只要沒有影響到別人,通常就交由老師來掌控,小朋友們可以很容易地忽略這部分;ADHD孩子說話時邏輯可能比較跳躍,這對小朋友交流影響不大,反而是老師和ADHD孩子對話需要適時引導,才不會問A答B、問B答C」。
至於在班上學生都有心理準備的基礎之上,還是比較容易引發同學間衝突的行為,陳老師提到,可能有以下幾種狀況。
ADHD孩子校園常見狀況1:與他人的界線模糊
ADHD孩子對人很熱情直接,但對身體界線的控制也比一般人薄弱,因此容易侵擾他人身體界線,「例如看到同學的頭髮很漂亮就伸手摸一下,或是勾肩搭背,這些行為在青春期異性相處之間特別容易出現問題」。
也因為ADHD孩子有非常多事情想要分享,「他可能無法主動察覺同學有其他緊要的事情,單方面地一直要分享他的事情、家裡的事情,這也是比較常見的問題」。
對策》家長或老師可以讓ADHD孩子養成先詢問的習慣,例如「我可以摸一下你的頭髮嗎?」也因為ADHD孩子在訊息溝通中需要明確的「你/我/他」幫助定位,同學可練習用「我訊息」表達,例如「我覺得不舒服」、「我正在寫功課,我沒辦法聽你說話,你可以等一下再說嗎?」更有助於溝通。
ADHD孩子校園常見狀況2:干擾聽覺型學生學習
學習模式可分為聽覺型、視覺型等不同類型,「對於聽覺型學生來說,他對聲音比較敏感,上課要非常專心聽老師教課的內容,這樣他學習的效率是最好的」,一般而言,每個班級的聽覺型學生大約佔1/3~1/4,如果ADHD孩子在上課時不斷發出聲音,聽覺型學生就可能因為受到干擾而無法專心學習。
對策》通常老師們主動觀察,或是學生也可以直接向老師反映學習上的困擾,老師們會盡量以錯開座位的方式,避免雙方產生衝突。
ADHD孩子校園常見狀況3:分組活動無法完成
分組活動需要小朋友們分工合作,「例如國中可能有隔宿露營等活動,有人負責搭帳篷,有人負責生火,有人負責準備食材,有人負責炊煮,不僅要平均分工,更要各自完成負責的工作,還要避免脫隊行動,以策安全。這對ADHD孩子來說格外不容易,也容易出現分組活動的任務無法順利完成的狀況」。
對策》如果小朋友的分組活動,可能包含比較危險的用刀、用火,對於容易衝動、不易專心的ADHD孩子來說,會是比較危險的,因此老師通常會針對課程進行調整,或是同學們可以借助ADHD孩子天馬行空、具有創造性及想像力的特點,讓ADHD孩子負責發想食譜,或是負責比較需要活動身體的工作。
ADHD孩子校園常見狀況4:突然間情緒或行為失控
ADHD孩子可能會情緒暴走,每個孩子的個性和刺激事件也都不一樣,例如有的ADHD孩子特別容易被特定性別的老師觸發,也有的ADHD孩子可能合併了自閉症類群的問題,較為固執、沒辦法接受其他人和他的興趣相左,「他可能只想打籃球、討論籃球,如果和他討論其他運動,或體育課全班表決要上躲避球,他就會發脾氣」。
對策》若同學可預期ADHD孩子接下來會接觸到刺激事件,可以提前安撫ADHD孩子。不僅如此,現在基於法規要求,學校會為每個特殊學生量身訂做「個別化教育計畫」(IEP),針對行為失控等狀況備有一套完整SOP流程,有些ADHD孩子久了也會學習到,情緒失控或行為失控時,可以自行前往輔導室尋求協助。
ADHD孩子校園常見狀況5:是故意還是無法控制
陳老師提到,若老師一味要同學包容ADHD孩子,同學們也可能覺得不公平,「例如兩人擦身而過,你也沒惹他,ADHD孩子就來撞你一下,同學可能會認為ADHD孩子是故意為之,反正同學最終只能選擇原諒」。
對策》若同學有這種疑慮,建議直接向老師反映。因為ADHD孩子很難控制自己,如果真的有故意的行為,通常是有情緒的、針對性的,對有經驗的老師來說,這種沒有刺激事件就發生的問題行為,其實非常容易識破,對此,老師通常會以對待一般學生的方式來處理,並且明確告知全班同學,老師已經掌握狀況並著手處理,讓班上同學了解到,可以隨時和老師溝通反映。
陪伴同學度過「重感冒」,和ADHD相處讓孩子學習共榮
對於ADHD孩子的學校生活來說,吃藥也是一道難關,但主要是ADHD孩子容易忘記吃藥,而不是同學之間的另眼相看。陳老師表示,「經過學期初的班級輔導,同學們了解到ADHD孩子吃藥,就像是感冒要吃藥一樣,並不會特別在意吃藥這件事,有時還會主動提醒ADHD孩子吃藥,因為同學們也發現,ADHD孩子有吃藥維持專注力的時候,互動相處起來似乎比較容易」。
而目前ADHD治療藥物可分為「短效型」、「長效型」,最常聽到的「利他能」等短效型藥物可持續作用約4小時,「利長能」、「思有得」、「專思達」等長效型藥物,分別可持續作用6-12小時不等。面對ADHD孩子容易忘記服藥、弄丟東西的特質,「如果ADHD孩子在上學前吃一次長效型藥物,直到放學前都不需要再服藥;如果上學前吃的是短效型藥物,中午需要追加,老師通常也會提醒ADHD孩子到辦公室來服藥」。
陳老師笑說,對任何人來說,和ADHD孩子相處都是一種學習,「同學可以先試著成為ADHD孩子的楷模,幫助ADHD孩子更專心學習、控制情緒;我們也看到很多ADHD孩子有獨特才華且熱心公益,對於困難勞累的任務也願意挺身而出,久而久之,同學們不僅認同ADHD孩子是班上一分子,更學會欣賞ADHD孩子的優點,將ADHD孩子也當成自己的楷模,整個班級、學校與社會,才能走向真正的共榮!」
幫ADHD孩子找回專注力!你有沒有一顆過動腦袋瓜? 立即測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