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時「一碰枕頭就秒睡」,隨著年紀漸長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許多人步入50歲後,即使嘗試各種外在輔助,仍夜夜難眠。特別是在更年期後,常見的淺眠、夜間易醒、早醒型失眠,甚至讓人陷入「睡眠焦慮」的惡性循環。此時,與其頭痛醫頭,不如從根本著手──透過腸道菌相調節,打造真正穩定、自然的好眠體質。
更年期搗亂生理時鐘...睡不好都是「它」害的?
楊聰財醫師指出,褪黑激素(Melatonin)是調節睡眠的關鍵激素,會在睡前兩小時開始分泌,夜間達高峰,幫助入眠。然而50歲後濃度下降約40%,容易造成入睡困難、淺眠易醒、生理時鐘提前。除了褪黑激素,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也參與睡眠調節,與情緒、自律神經密切相關。女性更年期後因雌激素與黃體素下降,常出現情緒不穩、失眠等問題;男性則因睪固酮減少,淺眠多夢,隔天精神不濟。
研究指出,除了體內荷爾蒙變化,腸道健康更是睡眠的隱性關鍵,卻常被忽略!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因牙口退化而飲食不均,加上壓力過大、藥物、抗生素頻繁使用或高油高糖造成體內壞菌增生,腸道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腸道菌相失衡不僅影響消化與營養吸收,更會干擾神經傳導與內分泌系統,連帶影響血清素、多巴胺與褪黑激素等與情緒、睡眠密切相關的神經物質合成,進而發生睡眠障礙。
腸道菌如何影響睡眠?「菌腦腸軸」揭密!
近年廣泛科學研究證實,腸道健康與睡眠之間存在「菌-腦-腸軸腺」(gut–brain axis),楊聰財醫師表示,腸道菌能透過這條連結影響大腦,調節睡眠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
• 發酵乳桿菌能幫助合成 GABA
• 腸道菌可合成 90% 的血清素與50%多巴胺
當腸道菌叢失衡,睡眠激素生成能力下降,即使勉強入睡,也無法維持深層睡眠,導致睡眠品質低落,甚至陷入惡性循環:睡眠品質低落、腸道發炎、腸漏症、營養吸收變差、睡眠品質更低落,讓身體處於長期發炎的狀態。
從腸道著手,打造真正的深度好眠!
既然腸道健康與睡眠息息相關,那麼該如何改善?關鍵在於養成良好的腸道環境!亞洲益生菌權威 蔡英傑教授率領陽明大學團隊進行精神益生菌研發,其中發現PS128菌株及PS150菌株能幫助舒緩壓力、調節情緒、提升睡眠品質,全新發表的PS150「睏寶菌株」,經臨床證實能提升深層睡眠品質,一夜好眠,也是台灣首支經國際期刊認證,專為睡眠開發的助眠益生菌。
「PS150睏寶菌株」5項功能:
• 平衡腸道菌相,降低腸道發炎,改善腸漏症
• 提升血清素及多巴胺,調節情緒,舒緩壓力
• 縮短入睡時間並延長深層睡眠總時長,提升整體睡眠品質
• 緩解咖啡因引起的大腦亢奮,幫助釋放「想睡」訊號
• 有效減少起床後的昏沉感,醒來後精神好
針對「睡得快,睡得沉,早晨能快速清醒精神好」的3個必要指標研究,皆有傑出的表現。
養好腸道,比吃助眠保健品更有效!
想要找回年輕時「秒睡」的體質,與其依賴助眠補充品,不如從補充益生菌開始調整腸道菌相!選擇如PS150益生菌這類經實驗證實能減少腸道發炎、啟動身體正向循環的好菌,不只能提升入睡品質,更能透過全身狀態的平衡,打造長效穩定的自然好眠體質。
該如何有效補充益生菌呢?蔡教授表示,每個人的腸道菌叢狀態不同,效果因人而異,但要有感,最重要的是每天「定時定量」補充,調整好體質,啟動身體自癒力,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飲食,才是健康好眠的關鍵。
更多益生菌知識: 點我看更多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