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疾病有哪些?我該看哪一科?
大部分的人不管是摸到脖子腫塊或健檢發現甲狀腺異常,在面對甲狀腺問題時,第一個困惑往往是「我到底該看哪一科?」郭其毓醫師解釋,甲狀腺的問題主要分成兩大類,第一種是功能異常,第二種則是結節或腫塊。
- 甲狀腺功能異常:這類問題涉及甲狀腺激素分泌失衡,例如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低下。這些疾病通常需要長期服藥調控,由內分泌科負責診治。
- 甲狀腺結節與腫塊:當甲狀腺出現結節或腫塊時,也需要定期追蹤與觀察,初期同樣由內分泌科處理。但若出現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情,或是結節在追蹤中出現明顯變化、懷疑惡性病變,這時內分泌科醫師就會將病人轉介至一般外科,由外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
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掌握3步驟檢查更安心
甲狀腺結節相當常見,大部分是在超音波檢查中發現結節,女性比男性多,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台灣每年也新增超過4000例甲狀腺癌患者,女性發生率同樣是男性的3倍,好發於35至55歲。
外科醫師郭其毓解釋,大多數甲狀腺結節屬於良性,並不會演變為癌症,只要定期追蹤,大多數人都能維持穩定健康。當檢查發現甲狀腺異常時,第一時間不用過度驚慌,最重要的一定是後續檢查,通常建議依照以下三項步驟,進一步檢查判斷。
- 抽血檢查:確認甲狀腺功能是否異常。
- 超音波檢查:觀察結節大小、形狀、是否有鈣化或不規則邊緣。
- 細針穿刺:如果影像顯示可疑,則進一步抽取細胞檢驗。
至於有沒有需要手術,主要取決於是否為惡性結節,或良性但體積過大影響呼吸、吞嚥等生活品質。針對良性結節,現代醫療已有微創射頻消融等選擇,術後恢復快、外觀影響小,安全性高。此外,配備神經監測儀的新式手術,也可有效避免傷及鄰近甲狀腺的「喉返神經」、降低聲音沙啞風險。
「若人生必得一次癌症,選甲狀腺癌是幸運的!」外科醫師為何這樣說
有一句話說「如果一定要得一次癌症,我寧願選甲狀腺癌」指的是甲狀腺癌屬於相對而言發生率較高、惡性度低、死亡率較低的癌症,這是因為約85%到90%的甲狀腺癌屬於預後最好的乳突癌, 生長速度緩慢,轉移風險低,只要依照建議開刀治療,後續規律追蹤,一般病人死於甲狀腺癌的機會並不高,甚至十年存活率相當高。
不過,也不是所有甲狀腺癌都如此樂觀,郭其毓醫師補充,像是濾泡癌、髓質癌、未分化癌等類型,雖然比較罕見,但因為生長速度快、轉移風險高,屬於預後較差的類型,治療挑戰就很大,所以也不能掉以輕心。
總結來說,儘管甲狀腺癌「多數」預後良好,但高風險族群仍應提高警覺,像是曾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甲狀腺癌家族史、自行摸到腫塊、聲音改變等。若是已有良性結節,就多一分小心,建議每年檢查一次,遵循醫囑定期追蹤即可,也不要自己嚇自己喔。
甲狀腺如何自我保養?外科醫師教你4個方法
除了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異常也是常見問題,包含甲狀腺低下和甲狀腺亢進,治療策略不太相同。以甲狀腺低下來說,可能會透過補充甲狀腺素來穩定代謝,而甲狀腺亢進可採用藥物控制,必要時選擇放射碘治療或手術。郭其毓醫師表示,這些疾病治療方式多元且成熟,只要定期追蹤、配合治療,生活品質都能維持良好。
多數人不曉得的是,甲狀腺也有自我保養的方法!為了降低甲狀腺疾病風險、維持健康,郭其毓醫師建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生活型態開始,落實4大保養要訣。
- 均衡飲食:避免攝取過多高碘食物(如海帶、昆布),特別是甲狀腺亢進患者。咖啡因也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建議適量即可。
- 規律運動:每週維持適度活動,有助穩定代謝。
- 充足睡眠:良好睡眠能幫助內分泌系統平衡。
- 管理壓力:甲狀腺與情緒壓力關係密切,過度壓力甚至可能誘發甲狀腺風暴或發炎!生活中盡可能事實放鬆心情,避免長期壓力誘發甲狀腺發炎或風暴。
甲狀腺問題很常見,重要的是掌握正確知識、維持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追蹤,就能有效控制風險、守護健康!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