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線療法如何運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家琳說明,中醫埋線療法是一種低侵入性的減重方法,透過在特定經絡穴位的刺激,達到長效提升代謝、調節食慾、減少脂肪堆積、改善體質,除減重與塑身、緊實效果外,還有局部雕塑、改善便秘的效果,搭配正確飲食及生活習慣,能帶來長期健康益處。
一次埋線療程大約只需15至20分鐘,在中醫門診即可進行,和普通的針灸一樣不需麻醉,亦無恢復期。一般患者兩週進行一次治療,四週後即會開始看到療效,視情況搭配藥粉或湯包,同時建立患者正確飲食及生活習慣,打造健康體態。
健康管理與減重並行
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率高達50.3%,台灣成年人過重或肥胖,正以每年4.1%幅度攀升。2024年美國糖尿病年會提出,減輕體重5~10%,助於改善糖尿病風險、血脂異常、多囊卵巢綜合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胃食道逆流;減輕體重10-15%,降低心血管風險、改善尿失禁、睡眠呼吸中止症、膝關節炎,好處相當多。
不過,林家琳也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埋線療法。例如,有蟹足腫體質、肝腎功能不全、孕婦、哺乳期婦女、凝血功能疾病等不適宜使用中醫埋線,請民眾務必留意並與醫師充分告知。
除此之外,無菌的操作環境和消毒工作非常重要,以確保自己的安全和健康。另外她再次強調,減重是一項長期的過程,並且需要科學的態度與努力,埋線後仍要遵從醫囑與注意事項,結合適當的飲食與運動,才能享瘦同時維持良好健康的身體狀態。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