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先生穿著寬鬆的治療服坐在診間裡,西裝整齊地被摺好放在旁邊。「腳底痛好久了,」他說,聲音低沉,「現在是坐著也會痛。」
我請他描述這幾年的過程。他苦笑了一下。
「剛開始是跑步會痛,後來走路也痛,現在連坐在辦公室或是開車不動都痛。我已經幾年沒跑步了,體重也上來了,」他拍拍自己的肚子笑道。
他做過各種檢查、打過葡萄糖水的增生療法、徒手與整復也嘗試過,一開始有些效果,但痛總是會回來。這是一個讓人熟悉的畫面——努力地對眼前的敵人揮出無數拳,但彷彿都「打在空氣上」。
足底筋膜炎、腳底痛問題不一定是在腳底!
足底筋膜炎,或者廣泛地說說足底疼痛,很多人直覺會認為問題出在腳跟或足底本身,但我在診間以及線上課程的衛教一直強調, 足底痛第一個要考慮的絕對不是腳,而是患者的坐骨附近是否有結構的粘連或變形。但足跟,與坐骨,究竟有什麼關係?
當我一層層觸診L先生的足底時,感受到的,是強烈、但淺層的張力——阿基里斯腱像一根拉滿的弓弦,足底筋膜緊得發亮,但深層卻空了。
這現象暗示著不是局部發炎那麼簡單,而是整條筋膜線出了問題。「遠端的筋膜拉扯,你的意思是,我足底的痛,是別的地方引起的?」
「我認為是的,這種遠端筋膜拉扯的現象,就像漁夫收網時,網子遠端不小心卡在海底的岩石上。他越用力拉,手邊的網子就越繃越緊,甚至緊到快拉不動、快撐不住。」
L先生沒有回話,專注地聽著。
「如果只盯著手邊那段繃緊的網子,以為問題就出在這裡,那就錯了。真正該解開的地方,其實是遠端卡住的岩石——只有遠處的拉扯點被解開,整張網才能放鬆,手邊才能輕鬆拉回來。」
卡住漁網的岩石,時常在臀部(坐骨),偶爾或胸廓、脊椎的某一段,究竟在哪裡呢?我觸診L先生的臀部,表層張力軟軟的,感受不到緊繃的張力,往四面八方的可動性也均等,但……「太鬆了」我心底起疑。
這不是放鬆的「鬆」,而是萎縮後的鬆垮,像被放棄的肌肉。我試著往深層找,似乎有一點點張力,但手下有種不確定感……
深淺筋膜錯位導致腳底疼痛難改善!這樣治頑固足底痛改善8成
為了進一步確認,我一路追尋張力直到頸椎,處理了他上半身的張力。當頸椎放鬆後,他一腳落地,驚訝地說:「欸?好像真的不那麼痛了耶。」
頸椎引起下半身疼痛的案例,我很久以前遇過一例,但很少見。我原以為只是少見的案例,殊不知,這是結構的第二個陷阱——深淺層筋膜的錯位。
四天後,他回覆說:「原本前三天都改善了,但第四天一醒來又痛回來了。」這時我才確定,我被身體「騙」了。
腳底疼痛不是治腳底,放鬆部位不對也難根治?下一頁看看中醫師怎麼找出病根、成功對證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