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素者的飲食指引
1.魚素者(Pescatarian)
- 比例結構:蔬菜40% + 全穀25% + 豆類15% + 海鮮10% + 堅果10%
- 科學依據:此比例平衡植物性營養與海洋資源利用,每週攝取2-3份小型魚類(如沙丁魚)可提供足量EPA/DHA(250-500mg/日),同時維持碳排放低於傳統雜食飲食35%。
2.奶素者(Lacto-ovo Vegetarian)
- 比例結構:蔬菜35% + 全穀30% + 豆類15% + 乳製品/蛋類15% + 堅果5%。
- 關鍵特點:
- 鈣質強化:乳製品佔比15%可提供日均1,000-1,200mg鈣(NIH建議量),搭配深綠蔬菜(如羽衣甘藍)提升吸收率。
- 維生素B12:每日1杯強化牛奶+1顆蛋,攝取量達2.4μg(100% RDA),較全素者高3倍。
- 風險管理:亞洲族群需注意乳糖不耐症,建議發酵乳品(優格、起司)佔乳製攝取量50%以上。
3.全素者(Vegan)
- 比例結構:蔬菜30% + 全穀30% + 豆類25% + 堅果/種子10% + 強化食品5%。
- 營養策略:蛋白質互補:組合豆類(賴氨酸)+ 全穀(甲硫氨酸),如鷹嘴豆配藜麥,PDCAAS評分達1.0。
- 關鍵營養強化:
- 維生素B12:強化營養酵母每日1湯匙(4μg)
- 藻類DHA:每週3次螺旋藻(500mg/次)
- 鈣質:板豆腐每日100g(含350mg鈣)
- 環境效益:碳足跡較奶素者低18%,水資源消耗減少27%。
執行關鍵
- 魚素者:每月輪替4種以上海鮮種類,避免汞暴露(大型魚類≤1次/月)。
- 奶素者:選擇低脂乳製品(脂肪<3%),每日攝取維生素D3 600IU促進鈣吸收。
- 全素者:每半年檢測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目標<10μmol/L。
三大族群必補營養素
- 魚素者:碘(海帶)、硒(巴西堅果)
- 奶素者:鐵(黑木耳)
- 全素者:藻類DHA、氨基酸強化穀物
權威專家的結論:「選擇素食模式應考量個人生理狀態,魚素飲食在營養均衡性展現優勢,但全素飲食對特定慢性病預防效果更顯著。定期監測血清鐵蛋白、維生素D與B12濃度,是維持長期健康的關鍵
無論選擇何種飲食,每半年進行「微量營養素檢測」+諮詢註冊營養師,才能打造個人化健康方程式。
本文獲得黃軒醫師授權刊載 黃軒醫師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