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這樣喝牛奶增加肝病風險?看怎麼喝、喝多少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在臉書粉專分享一則哈佛公衛學院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歷時15年、追蹤49萬名受試者,分析發現全脂乳製品攝取量越高,罹患慢性肝病與肝癌的風險也越高。
其中,全脂牛奶被視為頭號嫌犯。黃軒醫師指出,這樣的結果可能與三項因素有關:
- 促進IGF-1生成:全脂牛奶可能提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促進細胞增生並抑制細胞凋亡,增加癌變風險。
- 增加飽和脂肪酸攝取:可能誘發脂肪肝與慢性發炎,加速肝纖維化。
- 雌激素殘留:全脂牛奶中殘留的雌激素荷爾蒙含量相對較高,對於肥胖或有慢性肝炎患者等屬於敏感族群者,恐成為長期微刺激源,相當於火上加油。
如果以護肝為出發點,黃軒醫師建議選「低脂乳製品與優格」。以24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製品)視為一份來看,研究顯示,每週喝超過14份低脂牛奶,會降低46%慢性肝病死亡風險;每週吃超過4份無糖優格,會降低40%慢性肝病死亡風險,「還含益生菌,幫腸道、護免疫,一舉兩得。」
關鍵提醒!研究有其限制,正確喝奶原則知道會更好
雖然這項研究結果令人驚訝,但真的有需要擔憂嗎?不要自己嚇自己!黃軒醫師解釋,這只是一項「觀察性研究」,並非因果證明,無法直接斷言「喝了就會得病」,當然更不能說「喝牛奶會導致肝癌」。對於有脂肪肝、B型或C型肝炎、家族肝癌史的人,更重要的還是諮詢醫師或營養師,量身建議規劃飲食方案。
更別說,這類研究都有諸多限制、正反論述,先前也不乏關於低脂牛奶的研究探討其健康風險。2017年,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曾在《Neurology》期刊發表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每天飲用3杯以上低脂乳品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上升34%;反而同樣喝3杯全脂乳品者,風險卻下降18%。
那又為什麼會這樣呢?該研究依賴問卷調查,仍有潛在偏差,因此結論亦需謹慎解讀,比如單靠卷紀錄飲食是否準確?生活習慣等變因該怎麼控制?這些問題都可能影響結果,因此也無法直接推斷「喝太多低脂牛奶就會得帕金森氏症」,當然也就不必過度憂慮。
全脂、低脂牛奶到底怎麼喝才健康?下一頁看看營養師分享3個原則免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