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怕「吃飯」,只怕吃過量壞了血管又傷大腦
山田知世醫師指出,精製白飯中的膳食纖維與營養素大幅流失,且過量攝取精緻澱粉,由於進食後血糖會快速飆升,讓多餘葡萄糖變成脂肪囤積,對心血管與代謝系統形成長期隱憂,包含可能演變成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糖尿病名醫牧田善二還指出,醣類攝取過多還可能與阿茲海默症風險相關。
然而,對於愛吃米飯的亞洲人來說,飲食當中實在很難不吃飯。事實上米飯並非完全禁忌,例如中醫觀點認為,白米飯溫和好消化、又可以補養脾肺之氣,適合容易脹氣或新陳代謝科醫師洪建德認為,適量攝取米飯反而有助恢復胰島素的敏感度,如果都不吃飯、卻吃更多麵條或糕餅等升糖指數更高的食物,倒容易讓糖尿病發生率上升;台灣兒科醫師吳其穎(蒼藍鴿)也認同吃飯仍優於吃麵或精緻麵包。關鍵在於米飯的份量,同時搭配蛋白質和蔬菜,達到健康均衡。
一天一餐改吃糙米就有感!糖尿病友也受益
為穩定血糖、加強代謝,份量控管絕不可少。山田醫師建議,每天可以至少一餐用糙米取代白飯。糙米保留完整米糠與胚芽,富含礦物質、植化素與膳食纖維,有助控制血糖、降低脂肪吸收,許多糖尿病患者就嘗試糙米飲食,血糖指數果真明顯改善,還降低了對炸物和高脂食物的依賴,血管與腸道狀況都好轉。
下一頁繼續看看糙米該怎麼吃?原來簡單多一步驟就成醫師眼中的「究極吃法」營養更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