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許多人似乎對「山泉水」有種信仰,認為從山間取得、水質清澈、入口特別甘甜因而可以直接飲用,這可誤會大了!另外,大家熟悉的礦泉水,瓶身為何會標示「出現沉澱物屬於自然現象,請安心飲用」?礦泉水適合加熱嗎?專業品水師一一解惑。
迷思1:台灣山泉水清澈又甘甜,適合泡茶、甚至可生飲?
台灣的法令目前對於山泉水並沒有規範,所以大家口中的「山泉水」,多半指的是「流在山間地表的水」,這個條件的水非常容易受到汙染,並不建議生飲。因為在飲用山泉水之前,我們很難確認取水點的上游有沒有汙染源?有沒有人在游泳、排放工業廢水、經營畜牧業或農業?這類「台式山泉水」裡頭可能有農藥、重金屬殘留,或者含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或寄生蟲卵,一旦飲用後可能會導致疾病。所以,如果一定要飲用,請務必經過過濾、煮沸。
有人會說,那我用山泉水泡茶可以吧?然而,有些行家很注重泡茶溫度,並沒有將水煮沸後才使用,這也會成為潛在的風險。食藥署曾經統計過,在2015至 2016年間,就曾經發生多起因飲用山泉水導致食物中毒的案件,總共超過360人因為飲用山泉水,受到諾羅病毒感染,症狀包括嘔吐、發燒、腹瀉等。

那麼,摒除所謂的「台式山泉水」,歐盟對於「山泉水」則有明確的定義,而且和礦泉水的定義很接近。歐盟法令所定義的「山泉水」,和礦泉水相同,必須是在原始狀態下可供人飲用的,也就是必須在原產地裝瓶,水源位置也是來自地底下不透水岩層之間、不受汙染的水,並且不經消毒殺菌等加工處理,微生物總含量也必須在標準值以下,以Spring Water標示。
和礦泉水唯一不同處,是它的「礦物質成分沒有穩定性」,山泉水的水源未必是單一流線,可能有其他的水流加入,或者會因為氣候變化而改變,例如某一年降雨量特別多,或者發生乾旱,便會影響水中的礦物質含量,這就是山泉水的特性,所以山泉水在瓶身標籤上不需要標註礦物質成分表,因為對消費者而言缺乏參考價值。
礦泉水適合加熱嗎?點下一頁,教你如何喝對礦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