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健保局的統計,2008年到2021年,台灣全民健保器官移植的案例數,共有13,211例,其中又以肝臟移植7,229例最多。受贈者中,男性有5,172例、女性有2057例,呈現男多於女。器官移植的中位數僅55歲。
▼2005到2021年活體及大愛器官移植統計(資料來源:健保署)
目前台灣各項器官移植的最大限制是來源不足,親屬的活體肝臟移植,也成為腦死大愛肝臟移植外的一個選項。台灣的肝臟移植也以活體肝臟移植為主,但必須在確保捐贈者安全及受贈者有一定的成功率的前提下來進行。
親屬的活體肝臟移植是台灣肝臟移植的主要來源
以2021年為例,活體肝臟移植有426例,大愛捐贈有110例,活體肝臟移植跟大愛捐贈比例約在八比二左右。二者成功率及預後是相當的。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移植中心主任張文燦醫師說,「捐肝手術是一個非常高技巧性的手術。目前活體肝臟移植手術,也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手術,活體肝臟捐贈者的術前評估、捐肝手術及術後照顧,都非常重要。即便器官移植手術再成熟,但活體器官捐贈仍有一定的危險度,我們對每一位活體肝臟捐贈者,都充滿了最高的敬意,也會把捐贈者的安全,放在第一優先。」
在過去的文獻中,死亡率是千分之三,隨著移植手術的成熟,目前比率會更低。此外,也有極少的可能性,手術中或手術後發生中風或是其他嚴重併發症的機會。
當剩餘的肝臟體積不足或是肝臟的品質不是很好時,有可能會導致手術後肝衰竭。風險很低,但不等於零。同時,要確定是合乎法令規定,及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完全出於自願,沒有金錢或親情的壓力,不能有「沒有捐就是不孝、不愛」的壓力。
大愛肝臟捐贈、活體肝臟捐贈,移植手術各有難度
大愛肝臟捐贈跟活體肝臟捐贈。在移植手術上的難度也不一樣。大愛捐贈是遺愛人間,大部分的情況是把全部的肝臟,捐贈給同一個受贈者,捐贈者跟受贈者膽管、血管的吻合併發症相對較少。而植入全部的肝臟,體積也比較足夠,較可以發揮肝臟的功能。
在某些條件下,也可以把大愛捐贈的肝臟,分成左肝、右肝。左肝比較小,移植給比較瘦,體重比較輕的受贈者。右肝比較大,移植給體重比較重的受贈者,這時候的手術評估,就比照左肝或右肝的活體肝臟移植。
活體肝臟捐贈,只能捐右肝或左肝。成年人的肝臟,約佔我們體重的2%。要能移植成功至少要有受贈者40%以上的肝臟比較安全。所以,能捐出來的肝臟必須大於受贈者體重的0.8%以上。倘若受贈者的情況很差很虛弱,有可能需要更大的肝臟,才能讓移植手術成功。因此,活體肝臟移植不管是在技術層面及術前、術後照顧的要求,都比較高。
▼肝臟移植手術目前是一項非常成熟及成效良好的手術(張文燦醫師提供)
由於大部份的活體肝臟捐贈者是年輕人,肝臟的再生能力比較強,捐贈者及受贈者通常是在相鄰的手術房,幾乎是同時的進行手術,捐贈的部分肝臟離開人體跟缺血的時間比較短。
而腦死大愛肝臟捐贈者的變數較多,也有可能是其他的醫院的捐贈者,須至外院進行取肝手術,肝臟的缺血時間會比較長。所以,活體肝臟移植植入肝臟的品質,一般來說會比較穩定。
捐肝不是想捐就能捐!下一頁繼續看捐肝的條件,血型、年齡都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