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害救濟基金會邀請擅長重症照護的義大醫院黃煜為副院長,揭開加護病房的神秘面紗,從家屬最關心的十個問題出發,帶大眾認識這個特殊的醫療環境,以及如何達到更好的醫病溝通。
Q:什麼樣的病人需要送加護病房?
病人進到加護病房表示其狀態或疾病有一定嚴重度,病況容易有突發改變,需透過儀器與人力進行密切的監測。除了有立即生命危險且需要特殊照護的病人會送加護病房,有些接受重大手術的病人,經醫師評估,術後也會先到加護病房觀察與監測,待生命徵象穩定才會轉出。
Q:為什麼會面時間這麼短、也不能太多人來?
加護病房需要限制會面時間以及人數,主要是降低感染的風險。此外,加護病房是24小時全天候即時照護,若家屬頻繁的進出,可能干擾醫護該做的治療或處置,也會影響病人的休息。
Q:為什麼加護病房內不是由原本的主治醫師照顧?
加護病房是特殊的照護單位,因應病人治療與監測的需求,設有熟悉重症照護的專責醫師和團隊,和原本的主治醫師一起照顧病人。一般來說,主治醫師會持續追蹤病情、擬定治療計畫,而加護病房專責醫師則負責決策即時的醫療處置,例如:使用呼吸器、感染控制、營養支持、腎功能維持等。當病人病情有變化,或是需要改變治療方向,主治醫師和加護病房醫師會共同討論。
Q:如何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遇不到醫師該怎麼諮詢?
家屬想了解病人從昨天到今天的進展,可以在會面時間詢問加護病房專責醫師,或主要照顧的護理師,若醫療人員忙碌中,也可先表達需求,等候安排。主治醫師因有門診或手術,探視病人的時間不一定跟會面時間相同,家屬可請護理站轉達主治醫師另約時間。
另一方面,若遇到重大醫療決策,要決定後續治療方向,主治醫師也可能主動跟家屬約時間討論,甚至安排家庭會議,請有決定權的家屬到場。
Q:可以帶補品給病人嗎?
有時家屬為了表達關心,想帶補湯或營養品給病人補身體,其實加護病房病人的營養需求不同於一般病人,營養師會視情況調整營養量以及提供的方式,所以家屬不需要特別準備。
黃煜為醫師說,臨床上遇到家屬詢問,通常會建議等病人轉到一般病房再準備,若家屬堅持,則會請家屬帶來讓營養師或藥師評估後,再給病人食用。
病還沒好為什麼要轉出加護病房?簽DNR就是放棄治療嗎?更多加護病房小知識下一頁繼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