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部分的人因為胚胎時期腎臟「爬行」出問題,間接容易引發反覆泌尿道感染,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認識一下「馬蹄形腎」!
腎臟連體嬰-馬蹄形腎,是因為胚胎時期腎臟沒爬到正確位置!
腎臟在胚胎時期被稱為原腎組織,會從膀胱附近,先分裂成兩塊再分別「爬向」腰部的兩側,然而,部分的人,腎臟在初期並未分裂,或是原腎組織爬到一半就「沒力了」,這時候腎臟就會被卡在「下腸系膜動脈」而動彈不得,因為形似「馬蹄」,而被稱為馬蹄形腎。

馬蹄腎三大異常更易引發腎結石和泌尿道感染!
馬蹄形腎的個案,由於腎臟並未到正常的位置,常常會伴隨有形態上的變異,根據 2023 年發表於《StatPearls》的研究指出:馬蹄腎患者,常會因為腎臟「位置」、「旋轉不足」以及「血管解剖構造」與正常人不同,更容易引發腎結石與泌尿道的感染:
- 位置異常導致血管容易壓迫輸尿管
馬蹄腎上升過程中受限於腰椎第3節附近的下腸繫膜動脈,部分的個案會因為血管壓迫到輸尿管,導致尿液排出過程受阻,當尿液滯留在腎臟,會增加細菌滋生的機率,讓感染機率提升。 - 腎臟旋轉不足導致輸尿管角度改變
正常腎臟會在爬行過程旋轉90度,但馬蹄腎因兩腎下方相連,無法正常旋轉,因此輸尿管需繞過兩腎下方或沿著腎臟前方行進,這時候就很容易發生「水管彎折」不通而導致尿液滯留,同樣會增加感染與結石風險。 - 血管解剖構造異常容易導致腎栓塞
由於馬蹄腎的個案腎臟不在該有的位置上,供應腎臟的血管可能會從其他地方長到腎臟,這類的個案,腎臟的血管可能比平常人還細,更容易堵塞,嚴重者也會增加腎臟栓塞的機會!

臨床上多數的馬蹄形腎患者並沒有明顯症狀,大多是因反覆感染腎盂炎、腎結石以及泌尿道感染甚至敗血性休克後經檢查才意外發現。還是建議,如果「半年內反覆泌尿道感染超過2次以上」的個案,皆應前往泌尿科進行尿路檢查、腎臟超音波,看是否是因為腎臟結構異常所導致的結果,及早治療根本原因,能大幅減少住院風險!
本文獲得曲元正醫師授權刊載 曲元正醫師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