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是什麼?膽管的作用與位置
膽管癌顧名思義,就是癌細胞發生在膽管的位置。那麼膽管到底在哪裡呢?膽管有什麼作用?
人體消化食物時需要「膽汁」乳化脂肪、分解脂肪,協助小腸吸收營養。我們的肝臟每天會製造800~1000c.c.的膽汁,接著再由膽管輸送出去,比如以濃縮的形式儲存到膽囊中。肝膽腸胃科醫師梁程超形容,這些膽管就像不同的高速公路,最後會匯集到總膽管,最後通到十二指腸與胰臟胰管合併的出口,因為大部分的脂肪會在小腸被吸收。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膽管構造看成是「肝內」到「肝外」的輸送管道。
膽管癌難發現、預後差!原因大解密
「如果肝臟長腫瘤、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癌大概佔90%,另外接近10%就是膽管癌。」膽管癌致死率高,但是發生率不高,僅10萬分之4,梁程超醫師20多年腸胃科醫師經驗中,遇到的膽管癌患者數大約兩隻手就數得出來。但讓人擔憂的是,膽管癌預後特別差,通常因為兩個原因,一是腫瘤位置隱密不易發現,二是手術困難度極高。
梁程超醫師說明,以腫瘤位置來說,膽管癌大約10%是長在肝內,明明相對好處理,只要切除就可以,但問題是常常難以察覺,因為肝臟神經多在表面,內部幾乎沒有,通常腫瘤已經長大到一定程度、頂到肝臟表面後才會有痛覺,往往發現時腫瘤已經長很大,手術切除的困難度也大幅提高。
另外還有大約70%的膽管癌,會長在肝門脈位置。梁程超醫師坦言:「除了不容易發現,這還是很多血管、神經膽管共構的地方,半數以上的膽管癌腫瘤長在這邊,非常難處理!常常發現的時候腫瘤已經包覆到神經、血管,老實說手術要成功清除的難度非常高!」另外也有一部份膽管癌會長在總膽管的位置,這種狀況下不只總膽管要切除,可能連部分胃部、十二指腸都需要一併切除,是一般外科最大的一個手術。
「凶險癌王」專找3大危險族群
「這些手術本身難度很高,能夠開刀成功切乾淨的機會就比較小,造成膽管癌五年存活率確實低,很類似胰臟癌的情況,所以大家才稱它是隱藏癌王!」儘管發生率不高,致死率卻很高,就怕這樣的癌症找上自己。那到底怎樣的人會是膽管癌好發族群?
最主要是膽管長期處於反覆發炎的人,因為細胞需要反覆修復、修補DNA,因而容易產生病變。梁程超醫師表示,以膽管癌來說,發生年紀大約是60歲~70歲,以男性居多,而以下幾種人通常要注意自己是膽管癌高危險群,可以的話建議每半年到一年定期檢查,比如超音波與抽血檢查,必要時也可能透過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方式輔助診斷。
- 有先天的膽道疾病。比如先天膽管囊腫、膽道擴張,膽汁經常滯留,容易引起發炎或病變
- 有膽道結石、膽管結石。有時會引起膽管發炎,反覆發炎下細胞容易產生病變。另外,有膽結石的人也常常合併膽道、膽管結石。
- 有發炎性疾病,比如潰瘍性腸炎、原發性硬化性膽道發炎,容易合併膽道問題,同樣因為長期發炎容易造成膽管病變
膽管癌生長位置影響治療難度,症狀又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就算注意到了,也可能不被當一回事,因而延誤治療時機。下一頁看更多精彩內容!膽管癌症狀會胃痛、茶色尿?4種徵兆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