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只能靠意志力?「醫學手術vs飲食控制」哪個比較傷身
很多人對於減肥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想像,那就是手術或藥物會傷身體,所以減肥必須自己靠飲食運動以及自制力來完成。然而,減重外科醫師何恭誠認為,減重本身就是一種傷害身體的行為,但同時我們也能將減重視為對抗疾病的一種治療,這時候需要像天秤一樣衡量其優缺點,如果「利大於弊」則這樣的治療就有意義。
尤其「少吃多動」的減肥觀念存在已久,很多人在減重時的手段越來越極端,包含節食、不吃東西、過度運動,雖然可能出現效果,但這些行為對身體造成的壓力也很大,最終造成復胖機率提高,不只快速復胖、甚至比原本更胖,在不斷減重又復胖的循環中不只折磨意志,更會反覆對身體帶來傷害及破壞,這種「溜溜球效應」是減重門診最忌諱的狀況!
因此,何恭誠醫師強調,一次次靠激烈手段減重、反覆復胖,其損耗與衝擊可能遠比一次妥善規劃的減重手術還嚴重。在考慮減重方式時,與其追求「不傷身」,不如考慮對身體最有長期效益的方案。
減重手術3大類!還有效控制糖尿病
目前國際上公認有效且安全的減重手術方法,主要分為三種。
- 縮胃手術:透過縮小胃的體積,使食量減少,並大幅降低飢餓激素約98%,改善新陳代謝及抑制食慾。
- 胃繞道手術:除了縮小胃容量外,更改變食物通過腸道的路徑,避開飢餓激素的刺激,增加腸泌素分泌,對於長期糖尿病患者改善效果顯著。
- 縮胃繞腸手術:結合縮胃與部分腸道繞道,減少營養與熱量吸收,並透過腸泌素刺激,增加身體對糖尿病的耐受性。
何恭誠醫師指出,這些手術之所以被視為有效且安全,是因其平均能達到減去理想體重70%的效果。以一位理想BMI值24的患者來說,目標減重30公斤,術後可成功減去超過21公斤。
不過,病態性肥胖患者常伴隨隱性健康問題,如心肺負擔、睡眠呼吸中止與脂肪肝,因此術前需透過嚴格詳細評估,包括心肺功能測試、胃鏡與超音波檢查,以降低麻醉及手術風險。術後則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等短暫不適,通常約一個月內逐漸改善。同時,由於手術涉及腸胃吻合,抽菸者可能增加滲漏與癒合不良風險,建議術前戒菸。有趣的是,不少患者術後口味改變,對菸味產生排斥,進而順利戒菸,成為額外的健康收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