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清爽系食材,竟是潛藏的高血糖推手
- 蕎麥麵:低GI不等於低血糖
所謂的GI值(Glycemic Index)是衡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讓血糖上升速度的指標,通常GI值在55以下,就稱為低GI食物。例如日本人很常吃的「蕎麥麵」,吃起來獨具滋味又清爽,同樣深受台灣人喜愛,且因為GI值只有54,常被視為健康主食的選項,然而,日本糖尿病名醫山田悟卻在《控醣》一書中表示,這完全是誤會一場!
「每當我告訴大家蕎麥麵與蕎麥湯的含醣量高,很容易引起用餐後高血糖時,很多人都會感到非常驚訝!」他解釋,蕎麥麵的GI值是54,以主食而言確實是GI值較低的食材,是GI值低不代表能完全避免血糖飆升!研究顯示,只要是攝取高醣食物,無論GI值高低,都容易讓血糖迅速上升,但只要含醣量低,則不論GI值多少,都可以阻止用餐後高血糖的發生。
換句話說,雖然蕎麥麵屬於低GI食物,但只要大量攝取過多醣類,一樣會造成血糖上升,因此如果是吃蕎麥麵搭配「山藥泥、蕎麥湯」,簡直成了醣類疊加的爆醣組合,讓血糖更容易失控!
【聰明吃法】最簡單的就是減少單吃麵條的情況,避免快速吸收醣類造成血糖波動。享用蕎麥麵時,可以搭配高蛋白質與高脂質的食物,抑制血糖上升。例如先吃煎蛋、淋上橄欖油的蔬菜沙拉,再吃蕎麥麵,這樣的飲食順序可以預防餐後高血糖、減緩血糖波動,讓你吃完午餐神清氣爽、不昏昏欲睡。 - 糙米:多吃不一定多健康
糙米因為少了精製的過程,比起白米飯保留更多膳食纖維和營養素,近年成為健康飲食新寵,也讓很多人認為糙米比白米健康,甚至多吃無妨。然而,山田悟醫師則認為,雖然提糙米的膳食纖維確實很豐富,或許能稍微抑制血糖上升,還可以吃到白米中沒有的營養,但無論白米或糙米,含醣量都不容小覷,只要吃太多、沒控制好份量,控糖效果依然很有限!
【聰明吃法】把白飯換成糙米當然有很多好處,但絕對不是多吃最健康,控制份量很關鍵!如果擔心米飯減量會肚子餓,建議配菜選擇高纖蔬菜、雞胸肉等優質蛋白質,可以增加飽足感、降低整體醣攝取。 - 涼麵:夏天消暑的高醣隱患
涼麵是夏日餐桌的常客,涼爽口感搭配各家小吃獨門調味,深受台灣人喜愛。然而,涼麵使用的麵體主要是精製麵粉製成,GI值約在65-75之間,屬於高醣食材,容易快速提升血糖。搭配的醬料如芝麻醬或甜鹹醬汁,又再增加了醣的攝取量,還可能因為高油脂,造成血糖波動更劇烈。
除此之外,涼麵因為不需要加熱,許多店家在早上製作後便一路販售到下午甚至晚上。不少攤販更直接將其置於室溫環境中,缺乏冷藏設備,讓這一大團涼麵就成了細菌最喜歡的「溫床」。在夏季的高溫下,涼麵若持續暴露於常溫環境,只需短短3到4小時,麵體中的細菌數量就可能暴增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聰明吃法】如果要吃涼麵的話,最好觀察店家環境是否安全,在食用時也要有意識地增加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攝取。比如先吃小黃瓜絲、紅蘿蔔絲、額外單點蔬菜,再吃雞肉絲或加個水煮蛋,最後才吃涼麵,醬料方面有時可以挑選較低糖低油的日式醬油,換換口味又能減少額外熱量與糖分負荷喔! - 冬粉:低卡假象暗藏控醣陷阱
冬粉透明輕盈的外觀,常被用於低卡飲食和減重菜單,但市售冬粉其實主要多半是綠豆澱粉(俗稱粉絲)或馬鈴薯澱粉製成的,GI值高達68-80,根本就是高醣食材之一!再加上冬粉吃下肚之後消化吸收快,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吃火鍋時加入大把冬粉,以為很健康養生,卻因為一不小心就吃過量,成為控糖大敵!
如果要選擇食用冬粉的話,可以挑選由綠豆制成的冬粉,要注意並非是綠豆澱粉織成的粉絲,辨別方式其實不難,可以透過「烹煮時間」來判斷:馬鈴薯澱粉做的冬粉下鍋後約30秒就熟,而真正由綠豆製成的冬粉則需要7到8分鐘才會煮透。
【聰明吃法】喜歡吃冬粉的話就多注意份量,控制總體攝取量仍是首要關鍵,最好搭配大量高纖蔬菜如花椰菜、空心菜、菠菜,以及蛋白質如蝦仁或魚肉,烹調時避免過多油脂或糖分高的醬料,吃得更健康。
參考資料:
- 《控醣:真正改善疾病的飲食法,血糖不失控,還能瘦8公斤!》/山田悟(日本知名減醣醫師)/聯經出版
- 減重醫師 蕭捷健 #我的極速減脂七大招!
- 食藥好文網 夏日吃涼麵衛生要注意!
- 誰說冬粉吃不胖?這些隱形精緻澱粉讓你越吃越胖!3種控糖主食推薦!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