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古人說「響屁不臭,臭屁不響」有科學根據嗎?
坊間有句俗話說「響屁不臭,臭屁不響」,大多時候是拿來化解不小心放屁太大聲的尷尬窘境,用來自嘲的話語。然而這麼一句話,雖然沒有實際的科學依據,但可能還正好有幾分道理。
放屁聲響較大,通常可能因為食用了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汽水、豆類、澱粉、麵類,以及青菜等高纖維食材,又或是進食的時候吃進太多空氣,以至於腸道累積較多氣體,使得氣壓增大,在排出瞬間就容易伴隨聲響,造成令人尷尬的「響屁」。
而此類情況的響屁,大多是由二氧化碳、氮氣等無味的氣體組成,臭味自然就不會過於強烈。不過正確來說,放屁的聲音大小,與屁的臭味是否強烈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與屁的成分有關,也有雖然是「響屁」,但臭味同樣明顯的狀況發生。
一直放屁正常嗎?無關疾病!消化內科主任這樣說
適度放屁是維持腸道健康的重要機制。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說明,一般人一天放屁平均約為15次左右,隨個人身體狀況排氣次數約5到25次都算正常範圍,並不代表腸胃出問題。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醫師則指出,在正常情況下,小腸與大腸中的氣體體積應小於200毫升,這些氣體若沒有適時排出,反而可能造成脹氣或不適。
不過,如果發現最近一直放屁放個不停,或者放屁的味道特別臭,可能與腸胃蠕動過快、飲食異常有關。這類情況多半是短暫性的消化狀況,例如吃壞肚子、腸道菌相改變等造成,大多只要改善飲食習慣就會自行緩解。但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就可能需要留意是否有潛在腸胃問題。然而怎樣才算是異常的放屁頻率?原因又是什麼呢?
腸道疾病徵兆?經常一直放屁超過25次並有以下症狀要警覺!
當放屁的頻率明顯增加,例如一天超過25次以上,且同時出現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時,就應提高警覺。「一直放屁」除了可能與飲食或腸道菌相失衡有關,也可能是腸胃疾病發出的警訊(註2、3):
- 腹痛或腹部不適:持續性的腹部絞痛、脹痛,在排氣後未能緩解,有可能與腸道發炎、阻塞,或更嚴重的腸道病變有關,建議及早檢查評估
- 排便習慣改變:出現持續性腹瀉、便祕,或糞便中帶有血絲、黏液等異常情形,都可能是腸道疾病的表現。例如腸躁症這類功能性腸道疾病,常伴隨排便型態改變、腹脹與頻繁放屁
- 食慾不振或噁心嘔吐:若同時出現食慾不佳、噁心嘔吐,或是體重突然減輕,也可能是消化道問題,甚至有腸道病變的可能
- 放屁帶有腥臭味:若消化道出血狀況,或是惡性腫瘤導致組織糜爛出血,這些血液再經腸道菌類分解後,排出的屁便會產生腥臭味
如果一直放屁的情況沒有改善,且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或多種症狀,建議盡早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及時發現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人為什麼會一直放屁?放屁(臭屁,響屁,經常放屁,連環屁)是什麼原因?
「屁」較正式的名稱,稱為腸胃氣或是腸氣,是由於進食時所吞入的空氣,以及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混合,最後由肛門排出。一般情況下屁的成分約有99%都是如氮氣、二氧化碳、氫氣、氧氣、甲烷等無味的氣體。
而讓屁產生臭味的原因,多半是食物中的多醣體與蛋白質,在經過腸道的菌類分解發酵後產生出的硫化氫、氨、糞臭素等具有強烈臭味的氣體。而不同的放屁類型,可能透露了不同的腸胃訊號:
放臭屁:常與飲食習慣與腸道菌相有關
常放臭屁代表腸道產生了較多的揮發性臭氣,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 蛋白質攝取過多:肉類、蛋、奶、豆類等蛋白質食物,經菌分解後容易產生臭氣
- 含硫高的蔬菜:如大蒜、洋蔥、十字花科蔬菜等,易產生硫化物氣體
- 腸道菌相失衡:壞菌增生時,氣味也會變重
- 消化不良或便祕:食物發酵時間拉長,可能讓臭氣更加明顯
- 部分腸胃道疾病:如腸道發炎、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也會讓屁味變臭
響屁:和放屁時的氣體壓力、排出速度有關
響屁主要是由於氣體通過肛門時,括約肌黏膜震動所產生的聲音,可能原因包括:
- 吞入過多空氣:像是邊吃邊說話、喝碳酸飲料等,容易在消化道中積累氣體
- 產氣食物攝取多:如豆類、澱粉類、高纖蔬菜等,分解後會產出較多氣體
- 腸道蠕動快或排氣通道狹窄:排氣速度快,或是括約肌較為緊縮,導致排氣通道變窄,都有可能讓放屁聲音變大
一直放屁:放屁頻率過高,小心腸胃功能異常
如同前面所提及,正常人每日放屁約十幾次都屬正常。但若頻率明顯增加,甚至一天超過25次,並持續多天,就需注意是否有以下問題:
- 腸道菌相失衡:益生菌不足,導致壞菌偏多,使放屁頻率增加
- 消化系統疾病:如腸躁症、小腸吸收異常、乳糖不耐症等
- 便祕或消化遲滯:讓氣體在腸道內停留過久
一直放屁、放臭屁怎麼改善?營養師和中醫這麼說
當一直放屁、放臭屁讓你困擾不已時,除了情況較嚴重,需就醫檢查是否為腸道疾病外,我們也可以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調整。
營養觀點:調整飲食習慣,改善放屁困擾
調整飲食是改善腸胃脹氣,以及頻繁放屁最直接的方法,我們可以先藉由飲食記錄,觀察吃了哪些食物引起頻繁放屁,再進行調整。
- 細嚼慢嚥、少量多餐能減少吞入空氣與消化負擔
- 暫時避開產氣食物如豆類、奶製品、碳酸飲料、油炸物等也有助改善
- 適量補充益生菌能幫助腸道菌相平衡,維持良好消化環境
中醫觀點:脾虛與氣滯是放臭屁的主因
以中醫角度來看,一直放屁或放臭屁可能與脾虛、體內濕熱,以及氣滯不順有關。
- 脾氣虛弱不足時,容易使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導致異味產生
- 長期食用辛辣、炸物、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會加重體內濕熱,導致放屁味道加重
- 氣滯則會出現氣機不暢的狀況,造成腸道內氣體難以正常排放,更易形成惡臭
當釐清放屁的原因後,不論是來自飲食習慣、腸道菌相失衡,還是體質因素,我們都能針對問題進一步改善。透過飲食調整、作息規律,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師的建議,不僅能有效減少一直放屁、放臭屁的困擾,也有助於維持整體消化系統的健康。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