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1:留意「等待期」
真實案例:網友心臟不適,就診前想加保醫療險,若不幸需要高額治療費(例如:心臟支架、心律調節器等),希望可以透過醫療險來轉嫁醫療費用。
關鍵細節:保險公司設有等待期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民眾「帶病投保」的情況發生,醫療險並非投保後馬上生效,身體健康時先規劃好保險。
- 醫療險疾病等待期為30天
- 癌症險等待期有30天、90天,市面上90天居多
- 重大傷病險,癌症等待期90天,其餘疾病30天,意外無等待期
- 意外險「翌日零時生效」、旅平險依契約約定時間生效(24小時制)
陷阱2:「不實告知」,申請理賠被解除契約
常見糾紛:申請理賠時被保險公司調病歷,發現投保前違反告知,解除契約,不退還保費。
真實案例:網友投保1年後因病住院10天,申請理賠時被保險公司調病歷,發現投保前曾裝過心臟支架且持續服用慢性處方籤,遭保險公司發存證信函解除契約。 (編輯推薦:半夜掛急診待6小時,給了診斷證明「保險卻拒賠」!一表看懂急診哪些情形才有理賠金)
- 投保時「健康告知書」請詳細確認
- 保單生效2年內保險公司可主張解約、既往症不賠
- 理賠人員有疑慮時,會要求申請健保就醫紀錄、醫院病歷、護理紀錄等調閱2~5年的就醫紀錄。
陷阱3:理賠文件不齊
真實案例:診斷書漏開就醫期間、自行到超商影印醫療收據、癌症切片報告遺漏、重大傷病核定通知書…
- 確認診斷書資料(日期、手術、症狀等)
- 確認保單條款能否申請理賠
- 確認收據正副本
- 其他應備文件
陷阱4:誤解「實支實付」理賠規則
慘痛教訓:60多歲退休的王姐,在浴室滑倒到轉到高雄義大醫院動頸椎手術自費70多萬,保險公司實支實付理賠不到10萬,以為有投保實支實付就能全額理賠。
- 實支實付有理賠上限,確認額度是否足額
- 確認門診手術、處置怎麼賠?
- 是否有自負額?
陷阱5:輕忽除外責任、保戶認知與保險公司不同
真實案例:突然心肌梗塞就醫意外險不賠。
- 意外險需符合「外來、突發、非疾病」,心肌梗塞、心臟病、中風屬於疾病不賠
- 美容行為、犯罪行為不賠
- 牙齒是否除外不賠
本文授權轉載自「My保險我幫您!」原文出處/【保險理賠避坑指南】帶你避開5個理賠陷阱!
作者簡介:蔡政錩,在保險經紀業服務近十年,超過500位客戶,有證券分析師、CFP理財顧問等15張金融證照,亦在個人部落格、各大知名財經媒體發表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