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自備餐具!北市3大相關單位「免洗餐具將收費」
自今(2025)年7月22日起,台北市將正式推動免洗餐具收費制度,屆時每項餐具至少需酌收1元(業者可按製作成本自行定價),不可再免費提供一次性餐盒、碗、筷子及湯匙。待新制上路後,環保局也預估,未來每年有望減少2,700萬個免洗餐具的使用量,除了減少垃圾、廢棄物的處理負擔,同時也鼓勵民眾自備環保餐具,降低「使用一次就丟棄」的情況,以落實環境保護、減塑減廢政策。
此次的新制實施對象,則涵蓋台北市3大相關單位:
(1)台北市轄內政府機關
(2)公私立學校
(3)市府所屬各機關委外經營場館(如:台北小巨蛋、台北地下街、松山文化園區、貓空纜車等)
在上述3大相關單位中,估計約有280個場所受列管,未來也會視政策的實施成效與民眾回饋,進一步擴大適用對象與範圍。
多次推動環保政策 鼓勵民眾落實生活
事實上,這不是台北市府第一次推動相關環保政策,早在2016及2020年,分別實施了「臺北市政府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執行要點」、「臺北市政府一次性餐具外帶計價及分類回收執行計畫」,皆獲得許多響應。
因應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7月22日上路的收費新制,則是建立在前述已實行的基礎上、再推動「販賣業管控」及「使用者付費」機制,強化減塑減廢政策的實施,促進民眾對環保的重視,進而落實於生活中。
停用一次性餐具 助減碳一臂之力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有助於減少碳排放量。
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在今(2025)年1月25日正式施行,目的是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減緩溫室效應,期望透過城市減碳而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由於在製造一次性餐具過程中,從資源使用(如:林木、石油)、生產、運輸、回收處理等,皆伴隨著能源消耗與碳排放。配合7月22日上路的收費新制, 若民眾開始自備環保餐具,將可大為減少 丟棄免洗餐具所產生的碳排放,藉此在生活中培養「自備、重複使用餐具」的習慣,在環保推動上極具意義。
環保餐具怎麼挑?6種材質優缺點分析!
市售環保餐具種類多,要挑選安全合適的環保容器、筷子、湯匙或吸管等餐具可是一門大學問。綜合「食藥好文網(食藥署)」及其他網站資訊,以下分析6種環保餐具的材質優缺點,選購時不妨列入參考:
環保餐具材質1. 不鏽鋼餐具

▲環保餐具材質─不鏽鋼餐具。
不鏽鋼餐具主要成分為合金鋼,由鐵、鉻、鎳、錳等金屬合成。按金屬成分與含量,不鏽鋼可分成「20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三種編號,其中300系列最佳,型號又以304、316最常見,兩者的特性是較不易生鏽(316耐腐蝕性較高,亦應用在醫療器材),又因耐酸鹼、耐熱,適合用來製造餐具。
要注意的是,雖然不鏽鋼耐酸鹼,但酸性濃度較高的飲食也可能造成輕微腐蝕。因此,一旦不鏽鋼餐具用於酸性食物(如:優格、檸檬汁),要盡快食用完畢並清洗乾淨,以維持餐具使用壽命。
環保餐具
材質
2:玻璃餐具

▲環保餐具材質─玻璃餐具。
玻璃餐具的穩定性較高,清洗方便、不易殘留食物氣味。選購時記得挑選「耐熱玻璃」材質,如此一來便可用於微波、蒸烤以及盛裝酸性食物。不過,使用玻璃餐具時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造成損壞,像是碰撞、高低溫差(如:從冷凍庫取出後馬上微波加熱)等,恐造成玻璃龜裂、破裂,使用時需多留意。
環保餐具
材質
3:木製餐具

▲環保餐具材質─木製餐具。
木製餐具頗具質感,用於餐桌、食物拍照時亦有不錯效果,受到許多美食部落客的青睞。雖然木製餐具較輕、利於攜帶,但卻不易保存,這是由於材質本身有「毛細孔」,水分、油脂等物質都容易滲入,甚至在高溫、高濕度環境下(如:使用烘碗機、洗碗機),也容易使木頭發霉、變形或出現裂痕,較有安全疑慮。
最好的保存方式是使用後盡快以海綿清洗、擦乾,同時避免長時間浸泡,若發現餐具毛邊或刮痕就要丟棄。
環保餐具
材質
4:PLA聚乳酸餐具

▲環保餐具材質─PLA聚乳酸餐具。(示意圖)
這類餐具以標榜「無塑」、可分解的特性廣受歡迎,然而,看似天然環保的餐具,事實上是「複合塑膠」材質。
「PLA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或Polylactide,縮寫PLA)是從小麥稈、玉米稈等植物提煉而成(亦被稱作小麥玉米餐具),雖然可分解、卻不耐熱,只要食物溫度超過60度,聚乳酸就會開始軟化、變形。而為了改善耐熱度,多數廠商便會加入PP(聚丙烯)或PE(聚乙烯)塑膠,也因此,這些聚乳酸餐具無法被完全分解,造成環境汙染。
雖然有些聚乳酸餐具經「加工」後提升耐熱度,但「食藥好文網」仍提醒民眾,購買時還是要留意產品標示上的耐熱範圍,使用時也盡量以盛裝冷飲、涼食為佳。
環保餐具
材質
5:矽膠餐具

▲環保餐具材質─矽膠餐具。(圖片來源/「樂扣樂扣」官網)
矽膠產品因具耐高溫、性質穩定等特性,近年來深受家庭主婦青睞,包含矽膠性嬰幼兒碗盤、廚具、食物袋、保鮮盒密封圈等。雖然矽膠含有「膠」字,但與塑膠性質並不相同;它的主要成分為矽氧聚合物,需經人工合成製造,最大特點是不需添加塑化劑就具備彈性。
此外,矽膠的耐熱範圍極廣,從零下40度~零下200度、高溫260度以下都可使用,因此可冷凍、微波、蒸烤、放洗碗機與烘碗機,相當便利。
不過「食藥好文網」提醒,有些矽膠餐具因成分組成不同,耐熱程度也會有差異,選購時仍應留意產品標示的耐熱溫度,以確保使用安全。另外,因矽膠材質容易殘留食物氣味,若清洗後仍無法改善,可放入滾水中煮過,有助去除。
環保餐具
材質
6:PP塑膠餐具(聚丙烯)

▲環保餐具材質─PP塑膠餐具(聚丙烯)。
許多人以為所有塑膠餐具都含有塑化劑,其實不然,目前以PP(Polypropylene,縮寫PP,聚丙烯)塑膠餐具最為適合,原因在於最耐酸鹼、耐油脂、耐酒精,加上耐熱度約100~140度,因此可盛裝食物加熱。不過,儘管具耐熱性,PP塑膠餐具長時間置於高溫下仍有釋出塑化劑、變形等風險,建議最好以「漸進式加熱」為佳。
PP塑膠餐具質地輕巧、好攜帶,不過隨著使用次數增加,也容易出現磨損、霧面、刮痕、變質等現象,此時應立即更換新品。此外,顏色鮮豔的PP塑膠餐具恐含有重金屬元素,選購時建議以「原色」(白色半透明)為主,提升使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