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應證的6招防大腸癌的方法

35,957 收藏4
【早安健康/白澤卓二(順天堂大學研究所教授、醫學博士)】

飲食西化帶來新的風險

高居日本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的是大腸癌。相對於一九五五年每十萬人有四.八位病患,二○一○年提高到三十一.四人,經過半世紀約激增六.五倍。發病年齡以六十幾歲居冠,其次是七十幾歲、五十幾歲。四十多歲的人也不可大意。

大腸癌病例增加的主因是飲食習慣急速西化,尤其以動物性脂肪(魚類除外)為中心,採取高脂肪飲食。穀類、蔬菜、水果的攝取量也降低了。

大腸位於消化道末端,成人的大腸長度約一.五到二公尺。如下圖依序由盲腸、結腸、直腸構成。最容易發生癌症的是直腸跟S狀結腸,但近年來升結腸癌有增加的傾向。

大腸癌從大腸黏膜開始發生。目前發現與癌症相關的基因大約有一百種,最早引發大腸癌的叫作「APC基因」。人體本來會修復異常細胞、防止繼續增殖,但如果APC基因缺乏活動力,就會產生息肉。息肉本身是良性腫瘤,不會產生問題,但如果細胞複製的「KRAS基因」活化,息肉就會長大。接下來異常的細胞會促使正常細胞凋亡,一旦體內擔任警察角色的「P53基因」失效,癌細胞的前身就會殘留下來變成真正的癌細胞,浸潤組織。癌症就是經過以上三個步驟發病。

像這樣基因變異累積,上了年紀以後癌症發病的機率就會提高。不過,少數由於P53基因失效,使正常黏膜忽然罹癌的病例叫作「原發性癌症」。

另外,也有天生就容易發生APC基因變異,產生大量瘜肉的病例(即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這種類型在年輕時罹患大腸癌的可能性高,要多加注意。遺傳性大腸癌雖然只佔五%,但親戚中如果有多人罹患大腸癌,就要特別留意檢查。

大腸癌分成發生在黏膜下層的早期癌症,跟持續浸潤的晚期癌症。另外,隨著癌細胞浸潤,也會轉移到淋巴結與其他器官,分為0到Ⅳ期五個階段,並有不同的治療方針。


〈6個預防腸癌的生活習慣都在下一頁!〉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