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幫爸爸放鼻胃管好不好,我不想看他餓死...」

103,453 收藏0
【早安健康/朱為民醫師(家庭醫學科醫師)】 編按:前副總統李元簇於2017年3月8日辭世,享壽94歲。數個月前就因為吞嚥困難無法正常進食,他自知年事已高,曾拔胃管表明拒絕插管、急救,選擇尊嚴離世。



儘管「安寧緩和條例」對於非癌症的末期病人已經適用了一段時間,但是對於病人、家屬和醫師來說,挑戰仍然非常大。最近常常想起,約一年前在台中照顧的一個病人……

▎余爺爺的洗腎生活

余爺爺是一個88歲的慢性腎衰竭病人,已經洗腎洗了10年了。剛開始洗,那時體力還不錯,每周三次固定到台中市的某洗腎中心報到,就可以維持著不錯的生活品質。但是好景不常,從大約4年前開始,余爺爺的體力每況愈下,從可以自己走,到拿拐杖,到坐輪椅,到只能躺在床上,不過二年多的光景。同時,余爺爺也被醫師診斷失智症,到後期已經不太能說出流暢的句子,只能說出一些單詞:「好」、「吃飯」、「肚子餓」。

到了最近半年,狀況更是愈來愈嚴重。因為都躺床上,家人不太了解照顧技巧,所以余爺爺的尾骶骨出現了褥瘡,常常流血。因為失智症的症狀,爺爺晚上常常大喊大叫,使得照顧他的兒子和外傭疲於奔命。因為進食量愈來愈少,身形整個消瘦下來,以至於洗腎的時候常常會掉血壓,也讓洗腎室的醫護人員很傷腦筋。

有一天,洗腎室郭醫師和爺爺五十多歲的兒子說:「爺爺這樣下去生活品質真的不好,有沒有考慮停止洗腎?還是我們請安寧的醫師來評估一下?」

於是,我第一次看見余爺爺,是在洗腎室裡。他正在接受洗腎治療,我走到病床前,看見一個幾乎是快要皮包骨,瘦弱的老人,蜷曲在病床上,洗腎機發出咿咿的聲音。

我跟兒子自我介紹,說明來意,本來想說可能是一個困難的溝通情境,沒有想到兒子出乎意料地表達善意:「醫師,我也知道爸爸很辛苦,但是這樣就不洗我也很放不下,我們先減少洗腎次數好不好?」

我同意這樣的做法,給他們一點時間。於是便達成共識:洗腎由原來的三次改成二次。後來,爺爺也住進了安寧病房。

只是,他真的吃東西愈吃愈少。有一天查房時,他兒子說:「醫師,我們幫爸爸放鼻胃管好不好?他真的吃很少,我很擔心。」於是,我走到病床前,握著余爺爺的手,問他:

「爺爺,你都沒有吃東西,我們在鼻子放一條管子給你喝牛奶好不好?」爺爺搖搖頭。

看到爸爸搖頭,他兒子趕緊衝過來跟老爸說;「爸!你都沒有吃耶!這樣怎麼會有體力?放個管子,好不好?」他說服了好久,令人驚訝的是,爺爺後來點頭了。

於是我們幫爺爺插上了鼻胃管。

隔天,我又去查房,發現爺爺的鼻胃管不見了,我趕緊問:「怎麼了?」

護理師才說:「爺爺半夜一直拔管子,在清晨時還是不小心被他得手了。」

兒子在旁邊很自責的樣子,說:「唉!都是我不好,上個廁所,管子就被他拔掉了!」

我拍拍他肩膀,安慰他:「沒關係,爸爸不喜歡,我們就不要勉強,可以試著從嘴巴吃一點布丁類的食物,比較好吞。」他點點頭。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