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黑糖卻含致癌物,飲食如何避免丙烯醯胺?(上)

3,217 收藏0
【早安健康/陳俊光 醫師】不少人為了健康刻意挑選黑糖,因此各式添加黑糖的食品風行,但最近一則報導卻指出,黑糖不等於健康!
《康健雜誌》抽驗市售19件黑糖產品,結果全部檢出可能致癌物「丙烯醯胺」,許多動物實驗顯示丙烯醯胺具生殖、神經、基因毒性且致癌,包括食道癌、腦瘤、甲狀腺癌或腎臟癌等。

食藥署表示,二〇一二年曾製作「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加工參考手冊」,建議添加酵素天門冬醯胺酶,最多可減低90%的丙烯醯胺,也能添加氯化鎂、氯化鈣等以減少丙烯醯胺的含量。食藥署已蒐集各國資料,研擬食品中丙烯醯胺企業參考指引,減量方法、數值都將訂定規範,例如參考歐盟企業指引數值,薯條標準訂為600ppb 以內、洋芋片1000ppb,黑糖擬限定1000ppb 以內。

行政院衛生署自九二年開始即已陸續建立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之背景值資料庫,其中以油條、薯條、洋芋片、杏仁果及黑糖之丙烯醯胺含量較高。

食品藥物管理署除持續宣導均衡飲食、減少攝取高溫油炸或烘焙的食品及多運動等健康觀念,並編製加工參考手冊,以期達到減少國人攝入丙烯醯胺之風險。本文節錄相關重要內容與大眾參考。依據文獻及歐盟規範,丙烯醯胺生成量多寡的影響因子可歸類成4大類因子:農業栽培、配方、加工、烹調的控制。

一、馬鈴薯類食品

包括油炸、燒烤、烘焙等馬鈴薯類食品,主要為薯條、洋芋片及馬鈴薯相關加工製品(如馬鈴薯塊、薯條、薯球及洋芋片等)。

① 農業栽培:減少還原醣、天門冬醯胺

控制還原醣已成為現今產業降低炸洋芋片及薯條中丙烯醯胺含量的主要措施,而天門冬醯胺是生成丙烯醯胺的主要成分及前驅物。因此可選擇還原醣、天門冬醯胺含量低的馬鈴薯品種;確定馬鈴薯成熟後再採收,因為馬鈴薯在未成熟階段含有較高的還原醣含量。

② 加工:熱量與水分的控制

丙烯醯胺的生成也和熱量及水分含量有關,低溫短時間及低水分含量都有助於丙烯醯胺的減量。某些馬鈴薯品種經長時間儲存後,於表皮部位會有大量還原醣產生,去除馬鈴薯表皮後再進行加工,也可降低丙烯醯胺的生成。影響馬鈴薯相關製品之丙烯醯胺含量的主要因素為品種與季節。

③ 加工:顏色判定

產品油炸至金黃色即可,避免油炸顏色過深,減少形成丙烯醯胺風險。假使消費者能接受淺色的薯條(包括:質地及味道),就不需將薯條油炸至較深的顏色。通常消費者對顏色淺的洋芋片接受性較差,可搭配辣椒香料使用改善味道及色澤,增加消費者接受度。

④ 烹調的控制:消費者注意事項





.慢性腎病照護認證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