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眉頭深鎖、全身緊繃?保持彈性,才能提高你的「耐壓性」

13,898 收藏0
【早安健康/康聯預防醫學 顧問心理師團隊】一位公司的高階主管,擁有良好的經濟狀況和美滿的家庭,卻面臨了兩難。公司正要拚上市,提拔他的上司希望他能多多幫忙,面對上司的恩情,他認為自己應該要情義相挺到最後,讓公司更好;但他的父母、哥哥都在前一陣子因病接連逝世,身邊的同事得了癌症,自己也開始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若要全力幫助公司,恐怕自己的身體第一個吃不消。他很苦惱,自己到底應該為了健康離開工作崗位,或是繼續幫助公司完成目標?

經過健康管理師的諮詢後,他查覺到自己並不是只能在離開和留下中二選一。他調整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步調,在冗長的會議中適度休息,改變過去要求「效率」的作法。他不再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下屬也能夠適度放鬆,反而在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近年來,因為壓力而猝逝的事件時有所聞。許多猝死的案件都被描述為「突然心肌梗塞就過世了」,其實一點也不突然,大多數的案例在發病前,身體已經出現了壓力過大的徵兆,例如胸悶。這些個案常認為只是最近比較忙、睡得少了些,只要多睡一點、多吃些保健品就沒事,甚至吃藥丸、灌咖啡以避免精神不濟,卻往往一睡不醒。事情發生前總是有跡可循的,只是人們時常將重心放在工作上,卻忽視了身體發出的警訊。

猝死並不突然,身心功能檢測來預防

身心功能檢測就是希望藉由顯示病人對壓力的反應,提高病人對身體狀況的自覺。檢測一般可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會讓個案填寫自覺量表,看個案是否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和身體狀況。經常出現的情況如焦慮、憂鬱、失眠、緊張不安,甚至自傷的念頭或風險,都是檢查個案對壓力自覺程度的指標。我們會要求個案回想,是否常常感覺勞累、身心俱疲,或是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住、快要生病了?

第二階段,則是以儀器檢視個案反應。一開始讓個案保持在放鬆的基礎狀態,確認放鬆時的生理狀態,再要求個案從事需要專注力、會感受到壓力的任務,檢查個案是否容易緊張,並追蹤在壓力刺激消失後,身體是否持續處於高張力狀態。

藉由身心功能檢測的觀察和陳述,能夠幫助我們看到自己容易忽略的壓力反應。有些人會全身緊繃、肌肉僵硬;有些人一整天皺著眉頭,連睡覺都無法放鬆;有些人講話永遠會聳肩、不自覺用力揉捏雙手;有些人的腳會不斷踏地、抖動,或有過度用力的肢體動作反應。這些下意識的反應,長期下來都會造成身體不適,但常常要到有明顯痠痛感時,人們才發覺自己已經緊繃了一整天。

由於許多人對身體的反應並不敏感,若是工作長期緊繃,甚至連休息時也不能放鬆,就會造成身體無謂的耗損,使疲勞狀況累積。身心功能檢測就是要用客觀的方式和數據,讓個案知道自己當下對壓力的反應有多大,知道壓力造成的身體緊繃已經成為身體習慣、甚至自動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已經開始造成身體不適,必須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了。

要「耐壓」前先要有「彈性」

傳統的「耐壓」概念,講求的是性格上的耐壓,要求人們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能輕易放棄,或是不論任何工作都要正面迎戰。但這種「硬梆梆」的工作方式卻造成了不少悲劇。因此,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這樣的耐壓性究竟能不能持久?

舉個例子,某個歐洲廠牌的汽車以堅固著稱,但若發生車禍總是死傷慘重,原因就是它太過堅固了。因此後來日系的汽車稍做調整,做出撞擊緩衝空間,讓乘車的人受到撞擊時還能維持生命安全。

再看較老舊的房子,遇到強烈地震時容易被擊垮,而現代的房子避震係數高,是因為在房子底下有一顆大球,當地震來時能夠跟著搖晃、調整。因此我們應該要去思考,傳統「耐壓」概念要求你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挺住,這樣的耐壓能不能持久?

要培養持久的耐壓性,必須一個人的「彈性」要好。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會有挑戰,我們不可能永遠準備好才迎接新的任務,因此要有彈性、要有調整的能力,懂得尋求周邊的支援,或是改變想法、做法,能夠重新評斷自己應該如何處理新的工作。當我們越了解自己, 或是心態轉換的彈性越大,我們才越能夠適應接下來的工作。


戴林媛心理師(右)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標籤: 放鬆 壓力 心理學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