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腫?水泡?中醫:濕疹有3種,有效緩解別搞混- 第2頁

206,335 收藏1

濕疹中醫證型分類



濕邪偏重

症狀:皮膚常伴隨大量水泡或分泌物。
治則:祛濕應先以調理脾胃為主。
藥材:白朮、蒼朮、茯苓、薏苡仁、澤瀉等。

熱邪偏重

症狀:皮膚常覺潮紅掀熱腫脹。
治則:以涼血清熱為主。
藥材:黃芩、黃連、黃柏、牡丹皮、赤芍、生地、石膏等。

風邪偏重

症狀:皮膚常有發病迅速,劇烈瘙癢,難以忍受。
治則:驅風應先以治肺為主。
藥材:荊芥、防風、蟬蛻、牛蒡子等。

以上三型常呈現相互夾雜,因此需由中醫師視患者整體狀況,調整各中藥材藥量多寡。

生活保健



1. 維持規律作息,不可熬夜,儘量於晚間11點前就寢。
2. 多喝白開水,至少2000cc以上,以加速體內代謝。
3. 應避免辛辣刺激物,如濃茶、咖啡、酒、菸、煎烤炸辣類的食物。
4. 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多吃水果、蔬菜、高纖食物等。綠豆、薏苡仁、赤小豆等清熱利濕的食物也可適時添加。
5. 洗澡時儘量避免使用肥皂,皮膚乾癢時絕不可使用過熱或過冷的水接觸皮膚以止癢,應保持水溫約36度。
6. 沐浴後可趁皮膚仍保持濕潤時塗抹凡士林,以避免皮膚過度乾燥。
7. 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曝曬太陽、化纖或毛織品直接接觸皮膚、因瘙癢難耐直接於患處肌膚抓癢。應棉質衣物取代毛織品,並以輕拍取代搔抓。

濕疹治療穴道



三陰交

:脾經穴道,祛濕要從健脾補脾入手。有補脾土、助運化、通氣滯、祛經絡風濕等功效。

曲池

:有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的功效。

血海

:有調血清血的功效。

以上穴道皆每天早晚按揉2~3分鐘即可。

中醫治濕疹的更多方法,請看下一頁!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