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腸胃3種按摩,便祕、腹脹、腹瀉都有解- 第2頁

52,432 收藏3

摩腹養生,有助全身氣血運行



根據解剖構造,腹部範圍包含橫膈膜至骨盆腔底部,包含了肝、膽、脾、胃和大小腸等許多臟腑,中醫理論將之劃分為胃脘、大腹、小腹、少腹,並根據其所具的功能又另區分成中焦和下焦。

《黃帝內經》中提到:「中焦如漚,下焦如瀆。」其中「漚」是指食物經過腐熟、消化分解成精微物質的過程,「瀆」則是排泄食物殘渣與代謝廢物的過程,由此可知此區和人體食物的消化吸收關係非常密切,而其中所包含的臟腑更是決定此功能好壞的重要關鍵。

「脾主運化」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並使營養輸送到全身各處去;同時,脾胃也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即所謂「脾主升清」具有使營養物質向上、向全身輸布的特性。

而「胃主通降」則有使氣機向下行、讓較混濁的物質往消化道的下方去進一步消化,營養物質向上、混濁物質向下就是中醫所稱的「清升濁降」,如此能使人體的陰陽保持相對平衡,才能保健康。

此外,肝氣的通暢更是與消化好壞息息相關,「肝主疏泄」為肝的功能之一,主要是使人體氣機順暢,指的是讓氣的升降出入正常,使食物在腸胃道的運行順暢,以幫助消化吸收。

因此,若是正確地摩腹,脾胃功能正常,則人體氣血充足、升清降濁正常,則能預防便祕也能促進排便,臨床研究比較順時針與逆時針不同方向摩腹對健康成人大便次數的影響,顯示順時針摩腹後的大便次數較摩腹前多,並且多於逆時針摩腹,結果具有統計上的意義。

對於慢性腹瀉或大便軟散不成形也能達到促進腸胃道水分吸收的功用,其他像是慢性消化性疾病、減肥以及腹部肥胖的病人,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黃帝內經》中提到:「胃不和則臥不安。」即是指胃氣不能下通,氣逆所造成的失眠,因此摩腹也能夠使胃氣通降而改善此類的失眠。另外對於促進新陳代謝效果也相當良好,對於想減肥、腹部肥胖的人更是值得一試的好方法。

另外,腹部也有許多經絡循行通過,包括脾經、胃經、腎經、肝經、衝脈、任脈、帶脈等,藉由這些經絡和其上的穴道,可以和相絡屬的臟腑之間聯繫,而起到治療或是保健的作用,如臍旁兩寸的天樞穴,屬於胃經,同時又是臟腑之氣聚集的大腸的腹募穴,因此時常會用來治療便祕。

因此在摩腹的時候,如有便祕問題,也可以加強此處。而任脈統任一身之陰、帶脈總約諸脈、衝脈統領先天之原氣與後天之穀氣往上行,胃經與脾經相表裡,腎經與膀胱經相表裡,肝經與膽經相表裡,由此可知,藉由按摩腹部,能夠對全身氣血運行都起到很好的功用。

對於中醫來說,腹部包含了人體中下焦的臟腑,許多經絡的循行,藉由全息律也能夠將全身縮影對應到腹部。而在中醫臨床治療上也實際應用這些理論發展出了「腹診」、「腹針」,所以不難發現,腹部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部位,我們必須好好保養、時時按摩,才能促進身體健康。

下一頁教您做腹部按摩,便秘、肥胖都能治!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