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失智後還能考上大學,嘉義阿公這樣逆轉失智

53,787 收藏1
【早安健康/朱國鳳(資深媒體人)】

預防失智之道─ 4動1吃,降低失智風險



大導演盧貝松有一部曾經在台灣大量取景的電影《露西》,劇情大綱是人類大腦其實只有1成在「幹活」,但是女主角露西靠著一種藥物,竟能喚醒另外閒置的9成腦容量,因此也具備了各種超強的特異功能。

《露西》不是寫實片,當然就不要太「較真」所謂的科學根據,但是記得剛走出電影院時,還是不由得心想,「如果失智症的『斑塊』與『糾結』,也只能毀損1成的神經元,還有9成的閒置空間是可以被啟動的,該有多好」。

回到現實,我們還是要早點面對這種目前仍然沒有特效藥、仍然是不可逆的疾病。由於失智症盛行率是越老越高,目前沒有症狀,不代表未來就能豁免,家有長輩、或是家族有失智症病史的,更要提早吸收相關知識。

因為失智症是一種漸進性的退化,像是溫水煮青蛙,只有家人才會注意前後的變化。父親在剛滿七十歲時就罹患帕金森氏症與失智症的前閣揆江宜樺,就曾感慨的提醒,「失智症徵兆初現時,如能及時治療因應,可以延緩惡化,千萬別以為只是老化而疏忽了。」

很多中年人常因為忘東忘西而跑到神經內科掛號,擔心自己罹患失智症,但是我聽一些神經內科醫生表示,「通常會自己走進診間要求檢測的,八成不是失智症」。

反而是碰到家中老人家出現記憶力減低、常忘東忘西時,又會認為是正常老化,沒有提高警覺的結果,等到帶來確診時,已經是中度失智了。

因此子女或配偶應該留意早期失智的警訊,因為真正的失智者,反而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失智、否認自己失智,也就是「病識感」較低,要靠親人的警覺性,才不會延誤控制病程惡化的時機。

失智症的10大警訊



  1. 近期記憶減退:隨講隨忘記,提醒也無效
  2.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廚師煮菜放錯調味料、擅長的中文輸入能力不斷出錯
  3. 用簡單字彙表達的難度增加:譬如想不起「筷子」的字彙,而是用「那個拿來吃飯的東西」代替
  4. 時間感、定向感降低:分不清年月日夜、在住家附近迷路
  5. 判斷力、警覺性降低:嚴冬只穿T恤、盛夏卻穿厚裘;過馬路不知要看紅綠燈;一次吃下一週的藥量
  6. 抽象思考能力降低:操作家電開始不斷出現失誤、忘記如何數鈔票
  7. 物品擺放出現錯亂:把鞋子放進冰箱、把生鮮食品塞進衣櫥
  8. 情緒改變:容易憂鬱、焦慮、發怒、指責
  9. 個性改變:原本開朗變成孤僻,原本自信變成多疑
  10. 活動力下降:嗜睡、不愛交談、不愛出門、對原本的嗜好也提不起興趣

資料提供: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

同時要避開可能引起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吳怡慧醫師在「中期照護課程」中指出,就以失智症中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為例, 可以預防的因子有嚴重腦部外傷、憂鬱、抽菸、三高、低教育程度、少動腦、少活動、少互動

如何預防失智?下一頁告訴您「4動+1吃」秘訣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