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飲用瓶裝水?小心喝出病來!

20,021 收藏0
【早安健康/食力傳媒 嚴永龍撰文】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邱家琪博士指出,飲用瓶裝水致病有3個要件:身體組織(如:口腔、消化道上的黏膜等)受傷,或者身體狀態不佳,免疫力下降,以及足夠的病原菌,當這3種因素組合起來,就可能致病。

細菌的繁殖速度驚人,當溫度、濕度、酸性、食物、氧氣和時間此6大條件適宜,多數細菌分裂1次需時20至30分鐘。不少人為了方便,習慣把喝過的瓶裝水,留待隔天再飲用,殊不知口腔中的細菌早就依附在瓶子上,悄悄地大量繁殖。

各位可曾想過,如果這些細菌的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有致病的危險?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邱家琪博士表示,喝過的瓶裝水存放5天後,菌落數竟由一開始每毫升約有730個,激增至每毫升11,600個,含菌量的升幅高達10倍以上!

喝過的瓶裝水存放5天 水中含菌量激增10倍



所謂菌落(colony),指的是由單一細菌分裂,不斷繁殖而成的細菌族群,這些細菌群集可在固體培養基上用肉眼觀察。

香港理工大學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進行瓶裝水含菌量的實驗,先從市面上購買同款的瓶裝水,分為3種實驗情況,並且抽取樣本、檢測各自的菌落數,接著置放於室溫環境中5天,期間每2天檢測1次。

第1種實驗情況:迅速把瓶裝水倒出來後,幾十秒內關好瓶蓋。「我們發現從實驗的第1天到第5天,樣本上都沒有什麼細菌。」邱家琪如是說。

第2種實驗情況:把瓶裝水倒入杯中飲用,才關好瓶蓋,瓶裝水會在空氣中暴露幾分鐘。邱家琪指出,一開始並無發現細菌,到最後也只有每毫升30個菌落,含菌量極少,合理推斷是來自取樣時的外部環境。

至於第3種實驗情況:實驗人員先直接飲用瓶裝水,再檢驗其含菌量,以此作為最初的樣本基準,邱家琪解釋道:「最初的樣本已有每毫升730個菌落數,存放5日後,菌落數上升至每毫升11,600個。

除了外部環境,細菌主要來自實驗人員的口腔。」實驗證明,直接飲用瓶裝水再存放,5天內含菌量竟然會激增10倍以上!

怎麼喝水才健康不容易生病?下一頁告訴您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