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亂、經期量變多?婦科名醫:9線索是癌前兆

100,132 收藏1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鄭丞傑(婦科權威醫師)】 經期量變多、次數多或是嚴重貧血、經期大亂,當心恐是癌症前兆!

卵巢癌之所以惡名昭彰,是因為卵巢癌的早期症狀就是沒有明顯的症狀!發生在卵巢的腫瘤通常以良性居多,較常見的有畸胎瘤、巧克力囊腫、水瘤等,而發展為卵巢癌的機率,在台灣地區,約每10萬個人中有4個人可能發展卵巢癌。

而截至目前為止,仍只有不到一半的病例能夠在第一期就被診斷出來,大多數的病例通常發現時,已經到第3期了,尤其是50、60歲以上的病例,更是高達3/4的比率在第3、4期才能夠被診斷出來,所以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經太遲。

卵巢癌進展慢的,有可能會變很大,但是進展快的,可能等不到變大,就已經變嚴重了。換句話說,只有惡性度低的,才會慢慢成長至變很大後才被發現,大顆的卵巢腫瘤是良性腫瘤占多數;但惡性度高的,多數也不會在早期就造成患者的不適,例如腹水很多、貧血等。

仔細分析卵巢癌患者的臨床症狀,可發現約9成以上的患者在被診斷出卵巢癌之前的數個月或數週,就經常感覺腹部腫脹、脹氣、食慾減退、體重異常減輕等不適症狀,或腹壁、肚臍、腹股溝、頸部出現不正常的腫塊,並且常見腹水與四肢水腫的毛病,不過因為陰道沒有異常出血的現象,所以患者多半會誤以為是腸胃方面的毛病,常常第一個念頭就是檢查腸胃方面有無問題,但就不會想到是卵巢的問題,等到檢驗出癌症指數過高、有惡性腫瘤的跡象之後,才會被轉診到婦科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卵巢因潛藏於腹腔之內,不易檢查、不易觸及,當這些症狀出現時,這個疾病在腹腔內已經呈現瀰漫性的擴散與轉移,不但後續的治療上(手術清除腫瘤、化學治療)十分困難,預後也較差。

更誇張的是,許多長了卵巢腫瘤、卵巢癌的婦女,整個肚子腫得像顆球一樣,卻自以為是發福,卯起來做仰臥起坐、有氧舞蹈、韻律操,結果不但沒減到肥,肚子反倒是越來越大。不要輕易忽視任何來自身體的警訊,只要有不正常的下腹部疼痛、下腹有壓迫感、腹脹不適、經痛或自己觸摸到腹部有不明的硬塊,尤其有持續2週以上的下腹不適或脹痛且經服用腸胃藥未見改善,請馬上到婦產科檢查一下,通常照個超音波就可以看出是不是卵巢腫瘤在作怪,此外抽血檢查CA-125、HE4檢測也可以協助診斷。

至於沒有這些不適問題的熟年女性,不妨趁著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時,請醫師順便內診、檢查骨盆腔,曾有案例因而意外發現有卵巢腫瘤或子宮肌瘤的跡象。

如果家族中有人罹患過卵巢癌或本人有危險因子,最好在每年抹片檢查時,請醫師特別注意內診,必要時做陰道超音波和CA-125、HE4檢測。如果能「早生貴子」,甚至餵母奶,或使用幾年口服避孕藥,則是個預防卵巢癌發生的好方法。

鄭醫師的婦科診療室

發現卵巢癌的9個線索


  • 脹氣
  • 消化不良
  • 食慾減退
  • 出現腹水、四肢水腫
  • 腹壁、肚臍、腹股溝、頸部有不正常腫塊
  • 腹部腫脹
  • 頻尿
  • 下腹疼痛
  • 體重異常減輕
  • 停經後出血

預防卵巢癌的方法


  • 早生貴子。
  • 餵母奶。
  • 長期不孕者、子宮內膜異位患者、有卵巢癌家族史者,35歲以後每年做兩次陰道超音波掃描及抽血檢測CA125、HE4。
  • 服用口服避孕藥。
  • 下腹不適超過2週以上,且腸胃科治療無效,速至婦產科檢查。

哪些婦女族群比較容易得到卵巢癌?



卵巢癌是105年國內女性癌症死因第7名,而卵巢癌的發生不容易預期,也不容易早期診斷,而且一旦被發現,常常已是癌症末期,因而素有「隱形殺手」之稱號。

卵巢癌好發於沒生過孩子、初潮來得早(11歲以前)、月經停得晚(52歲以後才停經)、長期(1年以上)打針或服用排卵藥者的婦女,但使用排卵藥且後來懷孕生子者,就抵銷了排卵藥的不利影響。

女性每懷1胎,卵巢可休息10個月,再加上哺乳半年到1年,可休息18至24個月,懷孕生育及哺乳,可降低卵巢癌發生率。一般來說,生過好幾個孩子或多次懷孕過的婦女與生育、懷孕次數少的婦女相較,罹患卵巢癌的機會較低,因為卵巢不停地排卵比較容易導致卵巢癌,而懷孕生產正好可以讓卵巢休息,如果能餵母奶,因為延長月經暫停的時間,也可以減少卵巢癌的發生。

至於家族中有人罹患過卵巢癌的女性,雖然風險比一般人高,不過因為卵巢癌仍多屬偶發性而非遺傳性的癌症,真正家族性遺傳的卵巢癌,大約只占卵巢癌發生率的10%以下。

卵巢癌好發的高危險族群、發生原因與預防之道



卵巢癌危險族群1:未曾生育過

發生原因
沒生育,卵巢會一直排卵,卵泡不斷地破裂、修復,導致基因突變,或有致癌物質從卵泡的破裂處進入卵巢內,造成卵巢癌的機率越高。

預防方法
  • 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服用避孕藥1年,可降低10%的卵巢癌罹患率,服用5年可降低50%的罹患率。
  • 不生育的女性最好在醫囑下服用口服避孕藥,讓卵巢暫時休息。

卵巢癌危險族群2:初經來得早(11足歲前)、停經停得遲(52足歲後)

發生原因
  • 卵巢排卵的時間比一般人常,罹患卵巢癌的機率越高。

預防方法
  • 服用幾年避孕藥或多生幾胎,以減少罹患卵巢癌的機率。

卵巢癌危險族群3:連續打針或服用排卵藥1年以上

發生原因
  • 排卵藥本身並不會致癌,但使用排卵藥時,卵巢每個週期會排出不只一個卵子,造成更多破裂處,產生卵巢癌的機率就更高。

預防方法
  • 盡快懷孕生子、哺餵母奶,讓卵巢休息,抵銷排卵藥的不利影響。

卵巢癌危險族群4:有卵巢癌的家族病史

發生原因
  • 家族中若有人罹患過卵巢癌者,同家族女性罹患的風險會從1.6%上升到5~7%,比一般人高,不過這些仍屬偶發性(sporadic)而非遺傳性(inherited)卵巢癌。

預防方法
  • 做基因檢測。
  • 35歲以後,每3~6個月做陰道超音波及CA-125、HE4抽血檢查。

卵巢癌危險族群5:乳癌患者

發生原因
  • 卵巢癌和乳癌一樣都是受荷爾蒙刺激而形成腫瘤,根據研究發現,卵巢癌和乳癌有一個共同的基因BRCA1,使乳癌患者罹患卵巢癌的機率是一般女性的2倍。

預防方法
  • 做基因檢測
  • 每6個月做陰道超音波及CA-125抽血檢查。

卵巢癌危險族群6: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含巧克力囊腫)

發生原因
  • 亮細胞癌和子宮內膜樣腺癌,目前被認為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很大關係,而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異位瘤的女性,發生卵巢癌的風險是一般婦女的2至3倍。子宮內膜異位組織經常會附著在卵巢上,最常見的是產生所謂的「巧克力囊腫」,因為巧克力囊腫包含著子宮異位的細胞發生的出血,引起發炎可能會造成卵巢細胞異常。

預防方法
  • 每6個月做陰道超音波及CA-125抽血檢查。




另外,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也發現,卵巢癌死亡率增加也與國人飲食西化和肥胖問題有關,因此多食用健康飲食及多運動,降低罹患卵巢癌的風險。

本文摘自《鄭丞傑醫師的婦科診療室》/鄭丞傑(婦科權威醫師,專長婦科腫瘤與婦女健康)/原水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