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理財和保障的保單健檢:40歲後,為自己買張救命保單

37,548 收藏0
【早安健康/吳鴻麟(捷安達國際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 健康老化:

40歲~70歲,如何做好醫療保險規劃



事先做好可支配保費的預算分配

進入高齡退休階段,主要收入來源中斷,但日常生活開銷、醫療及長期照顧、退休安養及休閒計畫、資產傳承計畫,都牽涉到金錢的使用與分配,必須仔細計算分配,比如說,退休之後尚有子女仍在求學階段,必須準備好子女教育金,那麼這些錢就不可能做為未來醫療或長期照顧的預算,也因為未來在長壽、通貨膨脹、投資理財、稅賦負擔等四大風險,存在著高度不確定性,便不得不事先做好可支配經費的分配計畫。

事實上,未來要過怎樣的退休生活及品質,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例如每天花多少錢在三餐飲食上、一年花多少錢在旅遊休閒上,但唯獨疾病或意外事故的發生時間和醫療費用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常聽到有人提倡「自己準備好醫療費用,不需要買醫療險」的想法,這其實是相當危險的觀念,因為,本來準備好各項用途的錢,可能因為未預期發生的事件,而必須挪為他用,等到將來真正要用到醫療或照顧時,恐怕就會捉襟見肘而陷入無錢就醫的困境,這也是古人常說的「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寫照。

但過於擔心未來的不確定風險,而犧牲各項退休生活計畫,「過猶不及」地把錢全部用在健康保險的保費支出上,也不是明智之舉。如果要建構完整的醫療保障防護網,保費支出也非一般民眾負擔得起,必須做取捨的抉擇。因此,如何判斷風險的高低來分配預算做為保費支出也是一門學問,當然,這也會與個人投保時間的早晚而有所差別。

四、五、六年級生如何安排合理的保費支出?我的建議如下:

四年級生(60~70歲):

此年齡層被保險人已接近退休或已退休年齡,主要保費來源是現有的存款或退休金,我們常聽到的合理保費支出「1/10 原則」已不適用,投保商品的順序也須改變,因為此年齡的醫療險費率高,因此對於保障計畫便必須有所取捨,如果可支配的保險預算有限,要掌握「保大(病)不保小(病)」、「保定期、不保終身」兩大原則,並把一次性給付的重大傷病險、癌症險、意外險、失能扶助險的保費預算列為優先支付項目。

其次再規畫實支實付及日額型醫療險,最後再考慮退休養老相關的儲蓄險、年金險;除非尚有房屋貸款債務、子女教育或孝養父母責任者,否則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的保費支出應做為最後的考慮,因為,如果規畫死亡壽險計畫,此時因保險年齡大、危險保費高,可能會吃掉大部分的保費預算,而影響未來醫療保障防護計畫。

離退休還有20年,但家庭經濟負擔也是比較重的階段,五、六年級生如何規劃?下一頁繼續看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