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會發生在哪裡?2個指標區分是哪種關節炎- 第2頁

77,434 收藏0

晨僵
關節炎之所以會腫,是因為裡面有積液,由這些積液所顯示的外觀,是把組織給「撐起來」了,因此當病人不動的時候,關節的潤滑度就更差,因此當不動久了,所謂一發僵手就更難握拳起來;而晨僵真正的成因並不清楚,潤滑度是其中的解釋之一。

關節炎比較嚴重的病人,越不動通常行動力越差,有在活動時,潤滑度跟柔軟度還勉強可以應付,所以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最重要的其中一項是「晨僵」。當病人休息一段時間或睡了一夜,早上起來關節總要僵很長的時間,無法靈活起來;發炎越厲害,就需要越長的活動時間來改善。

一般來說,臨床上有意義的晨僵起碼要30分鐘以上!「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因為退化,有時候也會有輕微積液問題,可是基本上沒什麼發炎;所以早上起來有時候動一動,晨僵就不見了。


可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因為發炎厲害,晨僵不會很快消失,通常起碼要30分鐘以上的活動來紓解。發炎越厲害的病人,晨僵越久,甚至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可能到了中午過後,都還沒完全緩解。

發作位置、數目,是哪種關節炎的區分指標



相對來說,晨僵的時間、腫、活動度的侷限,都表示有關節炎的現象,臨床上,最重要是先去確診有沒有關節炎?再來進一步判斷罹患的關節炎是哪一種?尤其是手上對稱的小關節。人的全身關節不少,像僵直性脊椎炎,常是單一隻腳的大關節發病,而另一隻腳可能幾乎是完全沒事的。

真正的關節發炎,就是在滑液膜裡面發炎,其實常看不到紅,不見得會有熱,但是一定會有腫、疼痛。因為不管關節痛,關節發炎,都會有疼痛,所以很難用「痛」來做關節炎有無的區分。另外區分的重點是「關節炎發作的部位」、「發病關節的數目」都是關節炎鑑別診斷的重要參考依據。

本文摘自《謝松洲談免疫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乾燥症》/謝松洲(臺大醫院免疫風濕過敏科主治醫師)/大塊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