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得大腸癌機率比流感還高!8種人最容易被腸癌盯上- 第2頁

169,833 收藏1

4種篩檢,揪出早期大腸癌



大腸癌症狀不易發現固然令人頭疼,不過好消息是,台灣政府從2004年開始推廣大腸癌篩檢,近年大腸癌的新個案及死亡率有逐漸下降趨勢,顯見篩檢是跟不好的生活習慣拔河的方式,即使生活習慣再怎麼不好,有篩檢仍有機會揪出大腸癌。

「如果不做大腸癌篩檢,終身罹患率是7%,意思是50歲以後完全不做大腸癌篩檢,每15個人中會有1個人得到大腸癌,比得到流感的機會還高!」邱瀚模強調,年齡到了就應該去篩檢;一等親如父母有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兒女可以提早在40歲先篩檢。


1 糞便潛血檢查:目前國健署提供50歲以上、未滿75歲的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篩出的大腸癌,60%是0期或第一期,幾乎都能根治,是我們看到很開心的數字,」邱瀚模說,全世界現在都是建議先用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驗出陽性再做大腸鏡檢查。

2 大腸鏡檢查:陳鴻華列舉大腸鏡檢查的眾多優點,除了可以做到整個大腸的檢查,看到息肉也能直接切除、做切片,甚至能切除早期的腫瘤或較大顆的良性腫瘤。

大腸鏡雖然好,但不必年年都做,如果檢查結果正常,可以隔5年再做。邱瀚模說,假如有超過1 公分的大顆息肉,或是不到1公分但有3顆以上的息肉,醫師會將這些人列為高危險族群,建議3年後就要追蹤。至於一等親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可直接做大腸鏡檢查,不一定要先做糞便潛血檢查再做大腸鏡。


3 X光鋇劑攝影:能夠做到整個大腸檢查的只有大腸鏡和X光鋇劑攝影。陳鴻華說,有些人不適合做大腸鏡,例如腹部開過多次刀,勉強做有破裂的風險,或是年紀太大、體力虛弱、較神經質的病人也不適合,可能會建議做X光鋇劑攝影。

但X光鋇劑攝影的準確率沒有大腸鏡高,太小的腫瘤或息肉有時也看不到,當醫師懷疑某個地方有問題,仍必須用大腸鏡確認。

4 乙狀結腸鏡:乙狀結腸鏡的檢查範圍侷限於遠端大腸和直腸,不夠全面,因此現在比較少做。

本文摘自《今周刊 生活i健康:你要知道的保健腸識》/今周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50歲後最怕!「罹癌率高於流感」8種人最容易被盯上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