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掉儲蓄後5年,外商老總靠2種投資就財務自由、資產持續成長

186,747 收藏3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田臨斌(老黑)】 編按:老黑田臨斌45歲事業巔峰之際選擇離開職場,移居氣候宜人的南臺灣,活出不為五斗米折腰,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恬淡自適的生活;關於理財,他分享自己從失敗經歷中學到的2個關鍵教訓, 1.理財不是選項,2.理財不是賭博。

寫退休理財書的人通常是理財達人,我年輕時是理財阿達,照理講沒資格說嘴,但話說回來,我已離開職場十五年,期間不但溫飽無虞,還能遊山玩水,總資產不減反增,實際經歷的參考價值應該不比紙上理論差。

之前說過我四十歲前所有投資理財唯一沒賠錢的是放定存(如果那也算投資),其他不管股票、放貸、房產、基金,一律全軍覆沒,有段時間我成了公司裡的反風向指標,同事間流傳:投資前最好先打聽一下Roy最近買什麼,就賣什麼;Roy賣什麼,就買什麼,準沒錯!

事後回看,我覺得自己不但不倒霉,反而可算幸運,因為那些失敗全發生在年輕、賠得起的時候,如果是現在,人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更重要的是,我從那些失敗經歷中學到兩個關鍵教訓:❶理財不是選項,❷理財不是賭博。

不是選項的意思是,上班族只靠存錢一輩子不可能財務自由,必須鼓起勇氣從事有一定風險的投資;不是賭博則是說,投資必須以穩定成長為前提,高回報必定高風險,較接近賭博,不適合以退休為目標的投資理財。

我只花了五年認真準備就達到財務自由目標,除了職涯最後幾年的高薪外,穩當投資理財是另一關鍵。當時因為買房所以現金儲蓄不多,每月收入則用定時定額方式買基金。一旦退休,拿到退休金第一件事是繳清房屋貸款,無債一身輕,儲蓄則調整為多數放外幣定存,少數買債券型基金。

我的做法有時代背景,現在很少聽說有人用定存理財,但你可知道三十年前的臺幣定存利率多少?九%!三十年來一路下滑到現在連一%都不到。十五年前澳幣和人民幣定存利率都超過五%,對要求回報率不高的人來說,理財其實是件輕鬆如意的事。至於利率有沒有一天重回高水準,世事難料,不要太短視。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投資賠錢?通常不出兩個原因,❶貪,❷短。當年的高利率代表其他投資方式預期回報更高,沒有足夠定力很容易被人性中的貪念帶走。大家都知道複利效果強大,要獲得就必須把時間拉長,短時間內追漲殺跌本來就不容易賺錢,即使運氣真的很好,在對的時間買對又賣對,還是失去時間紅利。


FIRE族通常以五%年回報為目標,和我的做法不謀而合,算是相當保守。另有一派用七%當假設前提,未嘗不可,預計達標時間更可因此縮短,但其他負面變數,如通貨膨脹或支出水準增加也可能抵消效果,訂出計畫並確實執行最重要,過程中隨時可做相應調整。

低利率時代,想提早退休該怎麼做理財準備?下一頁看更多建議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