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痰濕會釀高血壓,5個症狀小心脾濕致病

26,083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張書陸(中醫博士)】

脾胃不調,易生濕病



大家都知道,人是以水穀為本的,受水穀之氣以生。《素問.平人氣象論》中這樣說:「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什麼是水穀?水穀,即吃到和喝到肚子裡的東西。人得吃東西,不吃東西怎麼能活呢?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胃不僅主受納水穀,還負責腐熟水穀。「受納」有接受、容納之意;「腐熟」就是食物經過胃的初步消化後形成食糜。人通過嘴吃進食物後,經過食管,容納於胃,在胃中進行初步消化,並形成食糜,成為更易於轉運吸收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強調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咽的原因。

在這裡,胃的受納功能,不僅是包括接受、容納之意,它還有主動攝入的意思,中醫裡也叫「攝納」。胃在胃氣的作用下能主動攝納食物,胃氣以降為順,使飲食往下走,這樣我們的胃才會騰出地方來,為後續食物做繼續的受納工作。為什麼人餓了後會產生食慾、想吃東西?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過程,水穀便在脾胃的共同作用下在體內完成了旅行的第一步——消化和運化。

沒有這開始的第一步,以後的道路再順暢也是毫無意義的。由此我們也看出,想要身體健康,先要養護好脾胃。否則,脾胃受損了,人的健康就失去了基礎,生命之樹就會枯萎。如果胃的這一功能發生障礙,人就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脹痛等症。


我們再來說脾主運化。「運」有運輸、佈散之意;「化」有變化、消化、化生之意。

脾主運化就是指食物經過胃的腐熟加工,然後進入小腸,清濁分離,各走各的道兒,再由脾輸送至全身,供應各臟腑器官的營養。脾主運化,一方面運化水穀,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還能運化水濕,就是運化人體內的水液。

脾的運化功能靠什麼來完成的呢?主要依靠脾氣的作用。脾主升清,以升為順,脾氣應該是上升的,這樣水穀精微等營養物質才能運輸到全身發揮其營養功能;反之,如果脾失健運,脾氣該升卻不升反而下降,人就會出現不愛吃東西,吃點就腹脹、便溏,渾身無力等消化不良症狀;而且還會引起水液代謝失常,進而產生多種水濕停滯的病變,如浮腫、痰飲等症。

如果一個人平時不注意調節飲食,飲食過量,或過食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就會使脾胃受傷,這樣飲食水穀精微不能運送於全身,人體的元氣就會衰弱;元氣一衰,我們的身體自然就不能很好地抵禦外邪了,各種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我們身體裡的很多疾病都與脾胃有關,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指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他認為,脾胃內傷是人們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為什麼要這樣說呢?有三點原因:

一、是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就會引起我們的氣血生化不足。一個少氣缺血的人,身體怎麼會好得了呢?

二、是脾胃受損,運化失職,營養物質不能很好地輸布全身,人身體得不到充分濡養而使衛氣虛弱,衛外功能受損(通俗點兒講就是免疫功能低下),這時外邪會乘虛而入,使我們生病。

三、是脾胃升降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胃氣宜降不宜升,脾氣宜升不宜降,如果胃氣不降反升,或脾氣不升反降,中焦氣機紊亂,必會影響其他各臟腑的氣機及功能,各種病症便隨之而來。


那麼脾胃失調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健康問題呢?舉例來說:如果濕熱偏盛,尤其是長夏季節,脾氣易被濕邪所困,不能將水谷精微運化至全身各處,就會感覺身體特別累,手足無力,愛睡覺,不愛吃東西,大便較稀而不成形。

單純由脾胃所引發的脾胃病,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說的消化系統疾病,比如消化性潰瘍、胃炎、便秘、腹瀉、胃下垂等,這些都是具體的病。俗話說「十人九胃病」,這說明脾胃病在生活中是極為常見的。

舉例來說,脾胃不好的人容易感冒。這樣的人感冒了還不容易好,即使好了也容易復發,身邊的人誰感冒都會連累到他。一般來說,脾胃強壯、元氣充足的人,免疫力就強,這樣的人不容易感冒。

此外,中醫認為,脾虛則生痰。一個人的脾氣虛弱,不能正常地運化水濕,會導致水濕內阻,停滯於中焦,聚濕生痰。大家可千萬別小看這個「痰」,「痰」可是百病之源。

高血壓在中醫裡有一種類型是痰濕阻滯型高血壓,主要就是因為肝火過旺克制脾土,脾胃被克制後,飲食的消化、運輸發生障礙,造成水濕內生,聚而成痰,形成了此類型的高血壓。


還有,高脂血症多是因脾胃失調致使內生痰濁所致;咳嗽多是由痰濕蘊肺所致;哮喘的病因也是以痰為主,為宿痰內伏於肺,遇到外感因素就會被誘發;還有,肥胖的人多是痰濕體質……從以上可以看出,痰會引發很多種病,而脾虛又會生痰。因此,脾胃一旦出問題,身體就會出問題。反過來說,我們在治療這些疾病的過程中,可以從脾胃入手,標本兼治,方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胃腸虛弱症及因食毒水毒而起的頭痛、眼疾、頭瘡等屬濕阻中焦者。

說明:本方可消化宿食和袪除胃內停水,用治胃弛緩胃下垂之消化不良症,及胃腸虛弱而容易感冒,有解毒、袪痰、健胃、消化之功、對於消化機能衰退有振奮作用,並可促進胃腸蠕動力,而調節胃腸。

平胃散的出處
歷代以來,一般都說平胃散是出自於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然而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前的《簡要濟眾方》裡邊,就已經有平胃散這個方名。另外,在明代時期由朝鮮‧ 金禮蒙等所編撰的《醫方類聚》這本書也提到平胃散是引自《簡要濟眾方》。

不過,因為《和劑局方》是由宋代政府頒布的一個成藥典,因此,後世都認定《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本書是平胃散的來源出處,甚至在現今的許多教材和資料都沒有改正過來。

平胃散是消導藥,還是祛濕藥?

平胃散在汪昂先生所著的《醫方集解》是把它歸納在消導之劑當中,但是在現今的中醫方劑學教科書裡卻是屬於祛濕之劑。

平胃散的胃,實際上是指整個消化系統,也就是包括了脾胃,特別是指脾的運化。

我們經常講中醫五臟系統肝心脾肺腎,這個時候的脾,包括運化的脾,和受納的胃。甚至於包括消化道。都概括在脾這個大系統裡面。

本文摘自《顧好腸胃百病消》/張書陸(中醫博士)/出色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脾胃不調傷元氣,最易生病!對抗內生痰濁濕病的方法是…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