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活量很大反而危險?改用「一秒率」測驗你的肺年齡

33,797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奧仲哲彌(胸腔外科醫師)】

「以肺活量自豪」的人最危險



我在醫院診間以及演講會上跟聽眾聊天時,常常會發現很多人對肺功能的好壞有錯誤的認知。

例如,跟有吸菸習慣的朋友聊吸菸對肺功能所造成的影響時,對方通常都會這麼回答我:「我的肺功能還算正常,因為我的肺活量有四千毫升」。

沒錯,我發現許多有這類想法的朋友,都認為肺活量越大就代表肺功能越正常。

肺活量確實代表著從深呼吸開始到吐氣後的空氣總量,不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COPD)的患者,雖然身體的呼吸機能處於衰弱狀態,但肺活量的數據高於平均值以上的案例並不少見。因此, 當你想要診斷呼吸系統的機能是否正常,並不是將肺活量視為參考數據,而是從深呼吸狀態下的「一秒內所吐出的空氣」數據作為基準。

例如,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成為新人王的日本選手大谷翔平先生,據說就擁有六千毫升的超大肺活量。但相反地,去年因為患有嚴重的COPD而逝世的日本落語家桂歌丸先生,也有四千毫升的肺活量。

成年男性的平均肺活量為三千五百毫升,成年女性則為二千五百毫升。而大谷翔平身為一名頂級的運動選手,肺活量的數據遠超過一般人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

但患有COPD的桂歌丸先生,肺活量卻也有四千毫升這個超出平均成年男性的數據後,各位會不會覺得訝異呢?


其實,運動員和COPD患者在肺活量的判定方向上並不同。兩者在一秒內所吐出的空氣百分比上多半有很大的差異。運動員在自己吸入六千毫升空氣後,可以在一秒內全部呼出。而COPD患者在吸入四千毫升的空氣後,一秒內大約只會呼出一千五百毫升空氣。而剩下來的二千五百毫升空氣則會殘留在肺部。這種殘留肺部的空氣則稱為「殘氣量」,患有COPD等呼吸疾病的人則會因為病情的嚴重程度而隨著殘氣量數據變高。

即使有辦法吸入四千毫升的空氣,但只要沒辦法一口氣呼出來,只要稍微運動一下就會出現喘不過氣的狀態。就像是一輛原本馬力有四千C.C.的車,但經過長期使用後開始老化,駕駛時會有一千五百C.C.的馬力無法發揮出來。這種狀態下,再怎麼勉強這輛車,都不能展現出新車時期的四千C.C.馬力。

在日本,始終沒將一秒率的正確觀念推廣出去,其實是我們胸腔外科醫師的責任。所以我建議大家在肺部的照護常識上,請將關鍵字從肺活量改為「一秒率」。雖然這是原本就存在的常識,但還是很希望還沒意識到的人,將這視為「新常識」並牢記在腦裡。

檢視肺年齡與機能不能只看肺活量!下一頁教您1招正確檢視也能鍛鍊呼吸肌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