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疫苗長蕁麻疹怎麼辦?2招緩解皮膚副作用,但7種異樣要就醫

348,768 收藏2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藍若水報導】近期疫苗數量不斷增加,台灣也開始執行分配接種疫苗作業,相對來說疫苗副作用的回報件數有明顯增加,症狀包含發燒、全身痠痛等,不少打過疫苗後的民眾,也在皮膚上發現問題。

皮膚科醫師黃昭瑜即發文表示,一般來說,接種疫苗後的皮膚過敏反應,可分成急性及延遲性反應,後者情況影響較低,不過若是出現泛紅點且密集度高的罕見狀況,就必須盡速就醫。

疫苗副作用於皮膚的7種表現



皮膚科醫師黃昭瑜近期就在臉書整理以皮膚為主的常見疫苗副作用,通常有兩種類別,其一為急性的過敏反應,會有喘促、腫脹、昏厥等情況,因爲狀況特殊,故通常建議須於注射後,先留在現場觀察約半小時。

另外,她也引美國皮膚科的美國皮膚科醫學期刊(JAAD)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NEJM) 的內容,至少有7種皮膚疫苗副作用,分別為:

  • 局部注射反應/新冠手臂(COVID arm):發生時間為1-5天;常反應在mRNA疫苗,如莫德納。
  • 蕁麻疹:發生時間第一針3-8天、第二針2-5天;常反應在mRNA疫苗,如莫德納。
  • 麻疹樣:發生時間第一針3-8天、第二針2-5天;常反應在mRNA疫苗,如莫德納。
  • 延遲性手臂腫脹:發生時間第一針7-11天、第二針2-5天;常反應在mRNA疫苗,如莫德納。
  • 紅斑性肢痛症:發生時間第一針7-12天、第二針1-4天;常反應在mRNA疫苗,如莫德納。
  • 注射填充物紅腫;常反應在mRNA疫苗,如莫德納。
  • 皮下廣泛小出血點:血栓血小板低下,常反應在腺病毒疫苗,如AZ、嬌生。

黃昭瑜醫師進一步說明,前六種副作用反應較輕微,不需過度擔心,可以向皮膚科醫師求助藥物或藥膏,並以冰敷緩解症狀。但是第7種表現較為罕見,且會伴隨全身容易怠倦的問題,需趕緊送去醫院檢查。





有過敏史可以向醫護報告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部長、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曾指出,根據國外曾對21名已施打輝瑞BNT疫苗、發生過敏反應的對象報告,有抗生素、顯影劑藥物過敏、食物如熱帶水果、堅果類、海鮮及打過流感疫苗而過敏的人,都有可能提升接種後反應不良的狀況。

另外要提醒的是,有疫苗過敏反應的對象,未必就絕對會造成疫苗過敏,鐘文宏醫師強調,雖然打疫苗有風險,但目前都可以藉助藥物控制或舒緩,也建議施打前可以主動跟醫護人員告知有過敏史。

接種後還是要觀察



注射完疫苗後,通常要等至少14天才得以產生有效抗體,期間仍要做好防疫措施,另外兒科醫師歐淑娟也在臉書提醒,即使當日完成疫苗接種無不適症狀,返家後還是要多留意身體狀況,
當出現下列症狀,建議盡速送往醫院。

  1. 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嚴重過敏反應。
  2. 超過72小時發燒不退。
  3. 接種部位出現膿傷。
  4.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
  5.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
  6. 有胸痛或下肢腫脹或疼痛。
  7. 皮膚表面泛瘀青、紫斑,或自發性出血點。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