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只能擦類固醇?3大迷思大解密

70,964 收藏0
秋冬季節轉換天氣乾燥,原本就容易引發肌膚乾癢,又因防疫生活需求,出入公共場所也得配合噴酒精消毒,種種日常刺激,換季敏感肌膚更加搔癢難忍。當「皮癢」變成一種「慣性」,千萬要當心是「異位性皮膚炎」正隱隱發作。

搔癢抓循環現形 小心「異膚」找上你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是常見慢性皮膚過敏疾病,可能因遺傳,或外在環過敏原,而觸發皮膚搔癢、紅腫、乾燥症狀。輕症異位性皮膚炎大多好發紅疹、皮膚乾、脫屑,然而,一旦反覆發作惡化,可能造成皮膚破皮、結痂硬化、糜爛、苔癬化等症狀。

該怎麼檢視「異位性皮膚炎」有沒有找上自己呢?癢搔抓循環(Scratch itch cycle)是很好的指標。當「發癢→搔抓→異位性皮膚炎」反覆形成循環,皮膚科醫師建議,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及早就醫,就有機會「早期治療」,止癢打破「癢搔抓循環」,避免膚況繼續惡化。

新福音!外用藥膏治療「異膚」有解
普遍而言,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主要常用外用藥膏局部治療,在局部患處輕輕塗抹外用藥膏。

1.傳統類固醇藥膏
目前最常見以類固醇藥膏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科醫師會依患者症狀輕重,判斷用藥劑量,開立類固醇藥膏處方箋,指示患者間歇性使用,來抑制局部發炎反應。

2.新一代非類固醇藥膏
衛生福利部通過「新一代非類固醇藥膏」,同樣具有療效及安全性,適用輕度至中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副作用風險極少,可以長期使用。


除了外用藥膏局部治療外,醫師也會依病患病況及需求,採取口服藥物、注射藥物等全身治療,或抗生素、濕敷等療法。

三大QA 破解「異膚」迷思
既然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疾病,治療時程漫長,尋求正規求醫管道外,也常上網爬文、或向親友交流討教治療方法,過程中會慢慢浮現許多疑問,常見問題大多來自於對類固醇用藥的擔心,亟需專業解答。以下整理三大用藥護理常見問題。

Q:擔心類固醇藥物產生皮膚變薄、痘痘等副作用,該怎麼辦?
A:類固醇藥膏確實是目前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主力,的確可能產生皮膚變薄、萎縮,及血管擴張、痘痘等副作用,但這屬於處方箋用藥,基本上,醫師投藥會控制劑量,短期適當使用較不須太擔心。

若患者需要長期治療,比較需要擔心副作用,可以詢問醫師能否使用「不含類固醇」藥膏。

Q:異位性皮膚炎「非類固醇」用藥也能達到治療效果嗎?
A:非類固醇藥膏具有療效及安全性,且副作用較少,輕度至中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可以詢問醫師用藥建議。

Q:異位性皮膚炎到底該「保濕照顧」還是「乾燥照顧」?
A:異位性皮膚炎容易造成患者皮膚乾癢,常需要油膏、乳液保濕。美國皮膚科醫學會建議,可以先塗抹藥膏,再擦保濕劑。至於能不能混合使用,建議諮詢醫師。

而異位性皮膚炎容易乾燥脫屑,日常保濕功夫就很重要,清潔後塗抹保濕劑,才能讓緩解肌膚乾癢症狀。

5招照顧過敏異膚
一旦患上異位性皮膚炎,就是一場長期抗戰,要格外注意患處照護細節,才能讓敏感肌膚穩定。

1.溫和至上,適度盥洗清潔即可
2.日常重保濕,抹乳液防乾癢
3.仔細挑選衣物質料,柔軟透氣為佳
4.避免刺激,別碰過敏原食物
5.注意居家環境,調節溫濕度

更多異位性皮膚炎問題請參閱:www.atopic- dermatitis.com.tw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