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後重複感染機率多高?防2度染疫首重免疫力,5食物能補強

209,995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吳旻珊報導】疫情延燒至今,確診人數依舊天天破萬,根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的說法,恢復健康的「三個月內重複感染機率低」,但最近「重複感染」的討論越來越多,網路上陸續有民眾分享短期內再次感染的狀況,好比女演員劉致妤的助理在短短1個月內就染疫2次。到底確診康復後會不會重複感染、如何判斷?該如何避免重複感染?

數據顯示:Omicron重複感染風險是Delta的16倍



好不容易熬到隔離出關,卻有可能短時間內又重複感染,甚至1年內數次感染。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在臉書撰文指出,因為病毒的序列變化多端,導致Omicron比Delta更容易引起重複感染,而英國國家統計局(ONS)也依2021年12月20日至2022年1月9日的數據,發現Omicron的重複感染風險為Delta的16倍。

以我們的想像來說,確診、康復後身體就會出現抗體,加上有施打過疫苗,應該就比較安全了吧?中醫師周宗翰指出,首先疫苗是「預防中重症」,而不是讓你可以100%不染疫。

姜冠宇醫師也說明,就算是打滿三劑的人,就像常見的流感或小感冒一樣,只要免疫力一差,就有可能會有二次感染的風險,但引發重症、長新冠的機會則會越來越小,他更形容在Omicron的時代裡,只有沒接種過疫苗的「白紙」才會成為世紀瘟疫威脅。

確診後又出現症狀,如何判斷是不是重複感染?



根據指揮中心的說法,確診康復後仍會有「陰陰陽陽」的狀況,那我們該怎麼判斷自己是處於這個階段,還是已經重複感染了?最直接的判斷方式,就是「先有症狀後篩檢」。

雙和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垣樟接受媒體採訪表示,他看診過的重複感染個案中,多數人第二次的症狀跟頭一次染疫接近,但究竟是體內的病毒沒有被根除而驗出陽性,還是真的接觸到新序列的病毒,臨床醫師難以精準判斷,除非透過病毒基因定序看兩次感染的病毒株是否相同。

總之,「重複感染」確實是有可能發生,但還是要先看有沒有症狀,再決定要不要篩檢,否則只是確診後7天馬上快篩,此時出現陽性是可預期的。

6月5日指揮中心在防疫記者會表示,最近已經開始研擬判定二次確診的指引,例如有高度疑似相關症狀、PCR檢測結果Ct值低等,就能通報並且視為獨立確診記錄、開立隔離等相關文件。羅一鈞說,症狀包含喉嚨癢、咳嗽、流鼻水到肺炎都很常見,判斷基準還得和臨床端多多討論才能決定。

要是確診康復超過3個月又感染的話,雖然系統會自動列為獨立的確診通報記錄,但經過醫師評估,如果認為這次的陽性比較像是前次感染所造成的「陰陰陽陽」,就會透過快速流程,例如檢驗一次陰性或評估後排除二度感染,提前結束隔離或消除確診案例認定。

我會不會二度感染新冠肺炎?這2類人要注意



姜冠宇醫師的臉書貼文指出,如果是免疫力也不好的人,抗體效價便會不夠抵抗病毒入侵,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就高。除了先天基因缺陷,導致免疫力低下的人外,像是老年、慢性病、腫瘤、藥物等後天形成的免疫缺損,也會降低感染的抗性。

另外,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曾引述一篇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的文章,當中就指出未接種疫苗者,就算是自然感染Omicron病毒後,仍然很可能被其他序列的變種病毒再次感染。

感染越多次、症狀越輕微?隨病毒序列改變,重複感染症狀也可能變嚴重



女演員劉致妤的助理1個月2度確診,而她也在臉書上分享助理高燒不斷、頭痛到眼睛快爆出來、咳到無法說話的病況,整體症狀比第一次染疫時還要嚴重;台北市議員侯漢廷在4月底確診新冠肺炎後,不料6月3日又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退燒後鎮夜喉嚨狂咳,症狀和上個月相比變得更誇張、快篩也顯示陽性。難道重複染疫後的病況不是越來越輕微嗎?

由於Omicron本身的序列相當百變,姜冠宇醫師指出,當序列經過大量的社區感染、大量的複製後,就可能和最一開始的BA.2有點不同,這時候要是被康復的確診者遇到,只要對方的病毒濃度、傳染力高,那他就很有機會造成你重複感染,並且引發更嚴重的症狀。

如何避免重複感染?提升免疫力,這樣吃也可以補強!



先前網路上流傳認為染疫就是「天然第四劑」的說法,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曾在臉書發文強調大錯特錯!醫師表示,早在疫苗尚未問世時就有許多文章指出,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不夠高也不夠持久,感染3個月後體內更是剩下不到18至20%的抗體,要是這時候再遇到新的病毒序列,難保身體不會再度被入侵。

至於要如何避免重複染疫,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也發文提醒大家,雖然病毒變種扮演了免疫逃脫的角色,但會不會重複感染,其實還是回歸身體的防護力,因此仍取決於自身「免疫力」。

想要提升免疫能力,可以怎麼做?除了完整接種疫苗,簡鈺樺營養師也推薦6大對免疫力有幫助的飲食關鍵,日常生活中別忘補充這些營養素,有效地建造防護網,降低病毒再纏身的機率!

優質蛋白質:免疫細胞最需要的就是蛋白質,建議多吃像是雞蛋、魚肉這些高生理價值的蛋白質,對於人體利用較好,且有助於修補或維持肌肉強壯。

含硫化合物:像是洋蔥、十字花科的蔬菜切碎時會產生硫代亞硫酸鹽類,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蒜素:大蒜中的有機硫化物——大蒜烯具有抗菌功效,能廣泛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多醣體:多醣體被證實具有調節效果,舉凡菇木耳、蘑菇、海帶、紫菜等菌藻類食物都含有許多的多醣物質。

三萜類:紅藜

少精製糖:國外研究報告指出,吃下約100公克的糖,白血球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減少50%以上。

參考資料:
  1. 江守山醫師-Facebook
  2.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Facebook
  3.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Facebook
  4. 「二度確診」Omicron更容易 患者:第2次症狀變嚴重
  5. 吃什麼能殺掉病毒?營養師:提高免疫力5類食物最有效
  6. Omicron比Delta更容易「重複感染」? 醫揭這族群要小心
  7. Omicron「重複感染風險」是Delta的16倍 英國最新數據曝光
  8. 康復者怎麼判別是不是「重複感染」?醫師:一定要有症狀再篩檢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