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感染定義出爐!一圖看懂:首次發病採檢後後2條件判定二次感染

61,817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隨著台灣確診人數上升,被新冠新冠疫情感染後獲得「無敵星星」相關議題引起民眾討論,不過事實上新冠肺炎「復發」,或曾經染疫後已驗陰性,過一段時間後卻又「陰轉陽」的疑似「重複感染」(二次感染)案例,在世界各國層出不窮。而指揮中心也在日前統計發現,截至10/3止,目前雖僅有30110例重複感染,但卻有635例經過醫師通報,在短短30天內就重複感染,佔比達整體2.1%,因此指揮中心也宣布放寬重複感染原則。

如何判斷復發還是重複感染(二次感染)?指揮中心指引:符合3條件認定



重複感染或復發真的會發生嗎?雙和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垣樟受訪分析,重複感染是可能的,臨床上,也確實遇過確診患者過了1個月後又出現很像新冠的症狀,不過經PCR採檢後,病毒量很低。因此主要看有無症狀決定是否篩檢,若是第一次感染後3個月內未出現症狀,就不需要重複檢查。

那麼,這樣的狀況到底算復發,還是重複感染呢?指揮中心10/3宣布修訂「COVID-19重複感染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表示重複感染定義如下:

  • 距前一次發病日或採檢日14天起至3個月內
    • 出現原慢性症狀惡化、或出現發燒或有新呼吸道症狀
    • PCR陽性且Ct值<27,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並經臨床醫師診斷為「重複感染」者

至於距前一次發病日或採檢日3個月以上,PCR檢驗陽性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者,原則視為新感染個案,依現行確診病例處理原則,啟動相關防疫措施及醫療處置。不過,若經醫師綜合評估非屬新感染個案,則排除確診。

此外,距前一次發病日起14天內,PCR檢驗陽性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者,原則視為同一病程。





重複感染會怎樣?專家:後遺症、死亡率機率增加



指揮中心曾於5月初記者會公布,台灣目前有268例個案,是過去2年曾確診新冠肺炎,今年又再度染疫。若以指揮中心公布的最新定義來看,只要這些民眾快篩陽性,即為「重複感染」。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為文提醒,美國研究發現,再次感染不僅會增加精神壓力,也會增加對各器官(肺臟、心臟等)造成的影響。而相較於第一次感染,重複感染在6個月內的住院率增加了9.5%、死亡率增加了2.38%,後遺症機率則增加了19.6%。

而根據外媒「BBC」報導,Omicron變異株的構造與早期變異株不同,由於更容易突破身體防衛機制,因此容易造成重複感染。黃軒醫師建議民眾盡速接種追加劑,根據美國CDC研究,在Omicron病毒流行期間,打滿3劑疫苗的保護力可達68%,因此疫苗接種相當關鍵。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
  2. 指揮中心訂定「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
  3. 「二次感染」定義近期將明列:三個月內再驗出PCR陽,符合三條件將認定二次感染!
  4. 過去染疫今年又確診共268例 莊人祥:無法確認是否重複感染
  5.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6. 台灣268例曾染疫、今年又再感染!3狀況增加重複感染機率
  7. 指揮中心修訂COVID-19重複感染(reinfection)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
  8. 635人「1個月確診2次」 指揮中心放寬重複感染定義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