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有痔瘡,產後沒「痔消」反惡化!醫師盤點4大原因與治療

18,691 收藏0
【早安健康/鍾雲霓醫師】

產後及坐月子期間痔瘡



孕期受痔瘡困擾的媽咪們,好不容易卸了貨、腹壓應該下降了,在坐月子期間,怎麼反而感覺痔瘡疼痛、脫垂越來越嚴重呢?簡單歸納幾個坐月子期間痔瘡惡化的原因。

坐月子期間痔瘡惡化的原因



1.坐月子期間吃補



在台灣傳統觀念裡,坐月子進補的補品多偏溫熱,以促進血液循環、溫暖子宮為目標,在增進血液循環的過程中,也會讓痔瘡組織膨脹的情況加重、或出血狀況加劇,如果補藥中再加上麻油雞酒,那痔瘡出血和膨大的機會便大大倍增,溫補養身的同時,也溫補了痔瘡。

但媽咪們請注意,重點從來不在不該進補。

痔瘡是肛門血管、軟組織的老化膨脹,血管越老化,越容易因為吃一點刺激的飲食而腫脹,所以,如果妳已小心翼翼注意了飲食,痔瘡還是鬧、還是脹,要考慮的不是樣樣規避、樣樣不吃,該認真和醫師一起想個方法除去它,好自由自在地滋補身體、恢復活力。


2.子宮未完全復位



產後膨大的子宮,需要2-3個月才能恢復正常大小和復位。在這之前,膨脹子宮造成的腹壓,還是足以讓肛門、直腸飽受壓力、讓凸出的痔瘡卡住、回不去。

倘若產後痔瘡不痛,只是單純凸出跟稍許異物感,或許可以等待幾個月看看,其中有一半產後媽咪的痔瘡,會隨著生理狀況漸漸恢復正常而消失。

簡而言之,若不痛,就值得等待;等待期間,可以多坐浴,或參考孕期痔瘡的保守療法,幫助循環和保養。

3.懷孕後期骨盆血液灌流增加、組織鬆弛,加上生產出力



懷孕期間,骨盆腔血量本來就會比平常時期充盈;而為了使胎兒娩出,身體自然的機制是放鬆骨盆肌肉、軟組織,肛門直腸部也會跟著脫垂、鬆弛,此時若再加上生產出力,便可能使原本存在的痔瘡更加脫出。

這裡要再度提醒媽咪們,別帶著:「如果當初剖腹產,不要用力,痔瘡就不會跑出來了!」的謬誤懊惱!

其實,懷孕十個月當中,痔瘡就在腹壓和血液灌流之下緩緩生成,生產只是臨門一腳。

所以,就算妳為了規避痔瘡而選擇剖腹產,也只是把痔瘡脫垂的時間往後延罷了,剖腹產或自然產,並不是造成妳痔瘡大小的關鍵因素。

4.缺乏運動或攝取纖維質減少而造成便祕



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懷孕末期和產後休養期間,都可能因為荷爾蒙波動、運動不便、運動量減少,或哺乳搶走腸道水份而引起便秘;
如果妳是在家自行坐月子,別忘了多多補充纖維質,吃大量蔬菜,更別忘了多喝水。

便祕是直接造成直腸肛門壓力升高的主要原因,也直接使痔瘡加劇。


產後適合處理痔瘡的時機



倘若坐月子期間讓人困擾的痔瘡問題加劇,坐月子期間,其實是適合手術的好時機。我們建議產後處理痔瘡的時間,一般是:
  • 自然產後3-5天,會陰稍退腫時
  • 剖腹產後14天,不影響剖腹傷口時。

但臨床上,若媽咪真的痔瘡疼痛難耐,自然產隔天就能接受痔瘡手術。

就算正值餵母奶期間,靜脈麻醉藥物也能在醒來後順利被人體代謝;術後藥物方面,會依照您正在哺乳的情況做調整,您可以安心接受手術、安心服藥,不必擔心藥物進入母乳帶給寶寶的負擔。

而關於坐月子期間適合接受痔瘡手術的理由,主要是因為只有坐月子的時候我們媽咪們是公主,出了月子中心我們就是女僕XD

月子中心期間手術完,想睡個幾天、邊追劇邊當廢人都沒問題;一出月中,育兒一路就昏天暗地忙到進幼兒園,一忙一累時,痔瘡就容易腫痛不舒服,那時只能等夜闌人靜時自己擦藥自己哭。

同樣身為孩子們的媽,將心比心,您就不難理解我為什麼想幫您盡力安排進優先處理的名單裡吧。

不都是為了讓妳舒舒服服準備好身心出月中,專心面對育兒挑戰、享受箇中酸苦甘甜嘛!所以別糾結了!讓我們來幫妳吧!

另外,需不需要手術,其實是可以自己判斷的,這裡提供幾項原則:
  • 如果很腫、很煩、很痛,甚至還沒孕產前就不適,那不必等,就該先做。
  • 如果只感覺怪怪的異物感,那等等3-6個月,看看是否能退
  • 如果都沒有困擾,那就不必處理。

如果有生第二胎的打算,到底要先處理很困擾的痔瘡問題,還是之後生完兩胎再來處理?下一頁看醫師怎麼說囉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