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邊玩水消暑,2原因竟反而易中暑!專家教你聰明遠離熱傷害

8,925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吳旻珊報導】看似消暑的休閒活動,中暑威脅卻不容小覷?近日花蓮一名20歲男子在快40度的氣溫下,打著赤膊與家人在秀姑巒溪戲水,不料玩到一半就因為中暑而突然昏倒,在警消合力緊急送醫後,已無大礙;北市也曾有一名40多歲的釣客,在中午時跑去溪邊釣了1小時的魚,沒想到因為氣溫太高導致中暑昏倒,同時也因為重心不穩,一頭栽進溪水裡,待救護人員趕到時,該名男子已失去生命跡象。
 
日頭赤炎炎,許多民眾開始擬定避暑計畫,其中最受大小朋友喜愛的正是野溪戲水。但自然生態難以預料,除了得避免暗流或溪水暴漲的風險,同時還要預防熱傷害造成昏厥、器官衰竭。到底為什麼在清涼的水邊也會中暑?又有哪些技巧可以降低中暑的危害?
 

溪邊玩水要注意!「大量出汗」和「輻射熱」夾擊讓人頭昏腦脹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醫師在《TVBS》的電訪中說明,溪水周遭如果有很多石頭與乾地的話,反而會吸收太陽的輻射熱,等到熱能反射上來後,整體溫度就會升得比原來更高,朱醫師也提醒民眾,除非大部份時間都泡在水裡,否則待在岸上一段時間後,就很容易引發中暑的問題。
 
此外,日本戶外旅遊網《Greenfield》也撰文指出,當我們在溪邊戲水時,通常會把全身和衣服弄得溼答答的,這時候再加上玩水後「體感」的涼爽,一不小心就會忽略掉自己正在出汗的事實,也因此容易出現水喝太少、脫水或眩暈等狀況,特別是孩童的體溫高、新陳代謝快,更連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舉家出遊時務必多注意孩子的熱傷害問題。
 

32度以上就要做好防中暑準備!好體力、補對水都能對抗熱傷害襲擊


 
根據《人間福報》的報導,台北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張文瀚醫師指出人類最適宜溫度約落在27至28°C左右,一旦超過32°C以上,中暑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增加。
 
另外,當天氣熱、出汗不斷,會使水份與鹽份大量流失,不僅體內會出現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況,還可能因為血液變濃稠、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此,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補水最好以白開水為主,在水中添加少許食鹽還能補充電解質。
 
其實先前營養師劉怡里也有針對預防發燒脫水在臉書提出建議,教大家透過「水+少量鹽巴+柳丁汁」來自製電解質液。只要在水裡加一點鹽變成淡鹽水,就可以用來補充些微的電解質,幫助保持體內電解質平衡,而柳丁汁也能增添風味、讓補水也能很美味。
 
那我們常聽到的「喝運動飲料」究竟能不能預防中暑呢?根據國健署的說法,大多數市售的運動飲料都含有礦物質、維生素、醣類,非運動者若長期攝取,恐會有肥胖、電解質失衡等問題,並不適合做為酷暑時補水的選擇。
 
參考資料:
  1. 海邊戲水 小心熱中暑
  2. 釣客中暑墜溪 送醫不治
  3. 對抗熱傷害,預防勝於治療
  4. 溪邊玩水仍中暑?醫師:岸上石頭吸輻射熱
  5. 大暑小心中暑!今年中暑人數前3名縣市出爐 高雄居冠
  6. 川遊びは熱中症になりやすい?!熱中症対策と応急処置の仕方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跑去溪邊玩水卻反而熱出病!專家教你對抗熱傷害襲擊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