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去!」如何教出積極主動的孩子?父母先改掉這3句口頭禪

8,670 收藏0
【早安健康/石田勝紀(著名教育講師、親子作家)】

破壞孩子自我肯定感的詛咒話語①「快點」



  • 「我努力不說出傷害孩子的話語。」
  • 「我非常注意自己的用字遣詞。」

即使媽媽像這樣非常留意與孩子對話時的表達方式,仍難免有些強力的負面話語脫口而出。

  • 「快點」
  • 「好好做」
  • 「去讀書」

這三句話可以說是媽媽們最常對孩子說出的話語前三名,各位肯定心有戚戚焉吧?相信這三句話也已經成為很多媽媽的口頭禪了。這三句容易不經意掛在嘴上的話語(因為沒什麼衝擊性),其實正是會破壞孩子自我肯定感,最不該使用的「負面效果百分之百的詛咒話語」。

從結果來說,全力避免使用這三句詛咒話語,一旦能夠將它們從日常生活中徹底驅逐,孩子的內心就會變得更積極樂觀。

「那很簡單啊!」各位是否這麼認為呢?不不不,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無論我們多麼明白這個道理,對媽媽們來說根本很難完全避免。「快點起床」、「快點刷牙洗臉」、「別再玩手機了,快點睡覺」……「快點」就像這樣已經成為媽媽們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副詞了。

但是各位知道孩子與父母的時間感,其實有著極大的落差嗎?「人類感受到的時間快慢與年齡呈反比。」
這種現象稱為珍妮特法則(Janet’s Law),舉例來說,對於十歲的孩子來說,一年等於人生的十分之一,對於四十歲的人來說卻不過是人生的四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大人感受的時間遠比孩子快上許多。


從這個法則來看,四十歲父母的一小時,相當於十歲孩子的四小時。雖然這種解釋法有些亂來,但是孩子的時間流速等同於是大人的四倍,相當緩慢。

  • 「快點去做!」
  • 「我正打算去做!」

這是親子之間很常發生的衝突,據信一大要因就是出自於體感時間的差異。孩子對時間的感受比大人強上好幾倍,在孩子眼裡的時間是緩慢流動的。請各位要先對此有些概念並記在心上。

那麼催促孩子「快點去做」的最大問題,就在於母親的話語會變成「鬧鐘鈴響」,成為控制孩子的力量。舉例來說,媽媽每天對孩子說著「別再磨磨蹭蹭,快點去上學!」——這是每個家庭都會反覆發生的家常便飯。

但是為什麼得每天反覆叮嚀呢?這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時間到就出門」的習慣。也就是說,父母養成了「等到父母怒吼『再不快點會遲到』時才願意出門」的孩子。

孩子將父母的「快點」當成鬧鐘鈴聲,所以沒聽到「快點」就不打算行動。事實上,在鬧鐘響之前沒有動作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同理,父母不催就不願意起床的孩子,也是因為把父母當成鬧鐘所致。相信各位已經明白,父母愈是常說「快點」,孩子就愈會放心地不在意時間,放心地磨磨蹭蹭,自然無法主動出擊。

當父母嘴裡的「快點」成為例行的鬧鐘鈴聲,孩子就會受到這種鈴聲的控制。於是長大之後仍舊無法自行起床、準時出門,和人約好時間卻總是遲到……除了一部分的特殊情況外,養成遲到習慣的元凶通常就是父母的催促。

破壞孩子自我肯定感的詛咒話語②「好好做」



  • 「乖乖吃飯」
  • 「衣服穿好」
  • 「坐要有坐相」
  • 「好好地打招呼」

這些是父母在教養孩子時經常掛在嘴邊的叮嚀,三不五時會聽到,但是仔細思考後不覺得「好好做」這個語詞太過抽象曖昧,根本搞不清楚在指什麼嗎? 

「好好做」指的究竟是什麼?通常,說出口的父母本身可能會發現自己也不太了解,所以當孩子聽到指令時,腦中自然也會很單純地浮現「?」,左思右想「好好做到底是什麼意思?我不懂啊。」

「好好做」背後隱含著父母只顧自己所衍生出的期望,另外還有哪些話,每說一次就讓孩子的偏差值下降一階?繼續看下一頁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