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有痰當過敏,竟是肺腺癌上門!中醫保肺穴位、3招調養助抗癌

35,483 收藏2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賴睿昕中醫師】

罹患肺癌別絕望!中醫調養助抗癌



很多患者久咳不癒,或是喉間有痰,常常誤以為是支氣管過敏,直到偶然的健康檢查發現原來自己罹患肺腺癌……,肺癌是無聲的殺手,罹患率與死亡率逐年升高,肺癌誘發原因是多重的,從抽菸、油煙到空氣污染乃至感染誘發都是可能因素,肺癌治療方式包括傳統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患者體力的保存,身體能撐過西醫治療消滅癌細胞才算是抗癌成功,中醫就是在扮演身體元氣扶正却邪的關鍵角色。

中醫古籍《雜病源流犀燭》:「邪積胸中,阻塞氣逆,氣不得通,為痰、為食、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有清楚的描述,正氣內虛,加上肺氣賁郁、積聚成痰,痰凝毒聚、臟腑陰陽失調,久積痰結而致胸中有形結塊。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外來的風邪(汙染物)、病氣(化學毒素)或疫毒(流感病毒、新冠肺炎)等潛伏在呼吸系統黏膜或腺體,而形成氣滯、血瘀、痰飲的病灶,可能提高肺腺細胞癌化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是基因遺傳,也就是自身細胞容易轉變成惡性的細胞,跟肺、腎兩臟腑密切相關,中醫傳統理論提到肺為嬌臟,主氣司呼吸,由於其嬌嫩特性,不耐寒熱,容易被外在氣候所影響,若是體內正氣不足與情緒波動大,造成免疫力下降,加之外在汙染環境與肺部反覆感受風寒等,久之引起痰濁瘀血積聚, 容易形成惡性腫瘤,加上腎為先天之本,先天之精,腎主納氣,腎氣本質不調,容易導致身體癌細胞的增生,我認為最好治療方式是以西醫治療抗邪為主,中醫扶助正氣、並減少副作用為輔,修復西醫治療過程中所造成的身體損傷,不但不與西藥起衝突,反而相輔相成治療效果。中醫對於腫瘤患者,不管是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後,都有相配合的調理,依照體質配合服用中藥,可以減輕化放療局部血液灌流量變差、穿透力降低的變化,才不會出現化療藥物越用越重、越毒的情形,並能加速局部清除肺部壞死細胞的功效。

臨床上肺癌化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勞、反胃嘔吐、便秘或腹瀉、口腔潰爛、掉髮、皮膚癢或脫皮、神經和肌肉痲痹、聽覺改變、造血問題、生育能力下降等,中藥調理可以使化療充分發揮抗癌效能,提高藥物作用效率,配合中藥對腫瘤細胞具有抑殺作用,可輔助破壞癌細胞,另外中藥具有整體調節作用,可改善機體免疫狀態,增強抗癌能力,抑制腫瘤轉移,也可以對腫瘤細胞的耐藥、抗藥基因具有逆轉作用,減少出現化療藥抗藥性,通常在患者手術前後易耗傷氣血:

  • 以扶正為主,利用四君子湯,小建中湯等益肺氣健脾氣等方藥,增強體力改善疲累症狀,以幫助患者應付外科手術,術後引起腸胃不適、容易感染等現象,中醫常用四妙永安湯,當歸拈痛湯以改善發炎,快速修復傷口
  • 接著就是重頭戲肺癌的化放療,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脹、口瘡、白血球低下、貧血等症狀,可使用陳皮、半夏、茯苓、黃芩、紫蘇葉、厚朴、炒白朮調理腸胃不適,加以黃耆、雞血藤、枸杞、菟絲子等方藥補腎益氣血,改善白血球低下與貧血症狀,放療產生毒熱反應,引起皮膚炎、肺炎等副作用,可選用百合、天門冬、麥門冬、桑白皮、板藍根等滋陰潤肺中藥治療。
  • 如果化放療程結束,也可以透過中醫調理,像是培正固本或養陰解毒的中藥,將治療的效果延長,達到治療的最好結果。以中醫來看,癌因性疲憊多屬於氣虛、陽虛的體質,中醫療法對癌因性疲憊有改善效果,如針灸下三皇、神三針、四神聰等穴位,或使用中藥改善,即使是中重度的疲憊症狀,中醫仍能有效發揮癌症輔助醫療的特色,給予病患生理上的支持,幫助病患順利回歸正常生活。臨床上益氣補血、滋陰溫陽及活血化瘀中藥,可恢復骨髓造血功能。健脾理氣中藥可以降低胃腸道毒副作用。養陰生津中藥可以降低肺黏膜毒副作用。

中醫調理可以加速身體的恢復,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患者化放療產生的症狀反應不一,應以臨床醫師判斷為基準,化放療的副作用中醫調理並沒有所謂的專病專方。

健保署為了讓患者順利接受西醫治療並提升生活品質,目前已規劃「肺癌中醫門診加強照護計畫」,讓有意願進行中西醫整合治療的癌友, 以中醫輔助癌症治療方式減少副作用產生。

接受肺癌化放療的患者其實身體容易處於一個慢性發炎的狀態,癌細胞可能在身體伺機而動,以中醫的概念是我們的身體需要「固本培元」,也就是說即使身體有癌細胞的存在,但可因免疫系統強健而足以對抗癌細胞,讓身體維持一個相對穩定、可控制的狀態,期望癌症變成一種慢性病,讓人體與癌細胞和平共存達成「帶病留人、帶病延年」的理想治療模式,但是首先要戒除患者的壞習慣,肺癌患者首重拒絕菸害,暴露煙害越久造成癌症機會必然增加,煙害的三個來源:積極吸煙 (active smoking),被動吸煙 (passive smoking) ,和無煙煙草使用(smokeless tobacco use, chewing tobacco or snuff)皆須加以斷絕。我們更需檢視自己在生活習慣上是否能夠除去暴露在這些環境之中,才能真正達到減少肺癌發生機率。飲食習慣和肺癌發生是有某些關聯性的。大家皆知自然食物中,尤其蔬果中之β-胡蘿蔔素、茄紅素、異黃酮素等成分均有些抑制癌細胞生成的能力,因此過量攝取脂肪與醃製物易罹患肺癌。

飲食預防癌症指引摘錄如下:


  1. 從植物中選擇你大部份食物來源:至少每天進食五份蔬果。
  2. 減少油脂食物,特別是動物來源。
  3. 至少每天運動超過30分鐘,維持標準體重。
  4. 如有飲酒習慣請節制和減少飲酒量。

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因為體虛而亂吃進補反倒適得其反,像是麻油雞、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藥燉排骨、當歸鴨麵線等等是不適宜的,當我們身體有發炎反應或感染時,這些進補的食材特別是含酒精的料理反而會造成發炎反應更劇烈。因此建議病人治療前、中、後,若是想要使用中醫藥膳,必須透過專業的醫師診斷,以正確的飲食建議、中藥調理方式幫助術後傷口癒合、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腸胃消化吸收及體力恢復。另外避免容易造成腹瀉的「偏寒涼的食物」、容易造成皮膚發炎的「燥熱食物」和含過多糖分的飲料、甜食;「中性、溫和、好吸收」的食材才是適合肺癌病人的飲食選擇。

癌症病人在診斷後,約有4-5成病人有身心問題(失眠、焦慮、憂鬱),近六成的人不曾經尋求過改善方法與諮詢,嚴重影響治療的效果與生活品質,失眠也是慢性壓力的一個指標,長期失眠,免疫功能下降,生理時鐘不正常,都會影響身體免疫相關、發炎相關的表現,這些都是助長癌細胞的毒藥,壓力也是癌症誘發的根源,癌症診斷後的心理壓力,失眠、焦慮、憂鬱都會使身體容易發炎產生肝氣鬱結的體質,透過中醫頭皮針灸與耳針能夠幫助刺激穴位達到調節神經的效果,患者也可透過穴位按摩放鬆頸肩、肋骨及胸部周邊的肌肉,使之彈性變好而不會太過僵硬,有助於呼吸順暢,幫助肺部擴張,增加肺活量。中醫認為「氣會膻中」,是體內氣體匯集之處,因此可調節人體全身的氣機,具有理氣寬胸、宣肺降逆的效果。按壓此穴時不需過於大力,只需點壓幾下即可,是屬於輔助的穴位,一般與內關穴、天突穴、氣海穴等共同運用,對肺部的保養有其功效。 
  • 取穴位置:膻中穴位於胸部正中線、兩乳連線的中點,也是第四肋骨間隙的中間。
  • 主要功效:常用於舒緩氣喘、支氣管炎、心絞痛、胸痛等症狀。

作者簡介:賴睿昕中醫師,現任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經歷包含三重保安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醫師。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醫療體系】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