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孕產婦死亡率全球38國排第7!5關鍵讓媽咪遠離三高、寶貝平安順產

11,427 收藏0
【早安健康/嬰兒與母親 Angela】

媽咪寶貝都要平平安安!順產5大關鍵



孕媽咪懷胎十月,歷經一次又一次產檢闖關,終於來到臨盆時刻,俗話說「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直白描繪女人生產的艱辛與危險。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共有22名孕產婦死亡,死亡率是近十年次高紀錄,分析其中原因,高齡、肥胖與多胞胎為致命主因,如何順產,讓媽咪寶貝都能平平安安,絕對是每一個新生兒家庭最深切的盼望。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日前發布最新健康促進統計年報,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為每10萬活產中有16人,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全球38國相比,死亡率排名第7,略低於美國17.4人,遠高於英、法、德、義等歐洲多國,也比韓國9.9人與日本3.7人高出許多。


◎關鍵1:適孕年齡很重要,過早過晚都不好



深究箇中原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楊稚怡直言,2022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最新臨床研究已證實,高齡恐導致不孕、流產機率大幅提高,合併妊娠糖尿、子癲前症、產後大出血等併發症,甚至影響產後母乳奶水多寡,而對寶寶來說,也會提高神經血管、心臟等先天性構造異常,或導致胎兒過大、早產等狀況。


根據內政部去年報告顯示,台灣有67%女性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其中有6%年齡超過40歲,平均孕產婦年齡為31.23歲,與20年前26.74歲相差越拉越大。適孕年齡過猶不及,太早、太晚都不好,女性最佳適齡生育年齡為25~34歲,一旦超過35 歲後,懷孕率及活產率會急速下降。

◎關鍵2:飲食西化,造成肥胖、三高媽咪增多



隨著國人飲食西化,高油、高鈉、高糖飲食,導致肥胖比率激增,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逐年上升,2016至2019年平均過重率達47.9%,等於每2位成人幾乎就有1人過重,體重上升會增加罹患三高慢性病風險,對於孕媽咪來說,更是無聲健康殺手。

楊稚怡醫師提醒,按照《孕婦健康手冊》上建議,懷孕媽咪的體重增加宜控制在10~14公斤內,搭配BMI值計算,留意每個月體重增加速度,將體重增加速度控制在每月0.5~1公斤、最多不超過2公斤範圍內。

孕媽咪若體重控制不良,恐引發癲癇、低血糖症、多血性貧血與胎糞吸入,尤其妊娠高血壓與糖尿病風險更高,恐合併出現產後出血、增加嬰兒死胎率與新生兒死亡率等。對寶寶來說,妊娠體重增加過度,也會導致胎兒窘迫、發育遲緩,若準媽咪糖分攝取過多,則會造成巨嬰難產風險,百害而無一利。

除了透過14次產檢量測體重追蹤,也可搭配營養科、衛教師專業諮詢,共同擬定健康飲食計畫,尤其孕期喝糖水測試未過關的媽咪,可於28週後申請血糖量測試紙,追蹤早晚血糖變化,對症下藥找出體重超標原因。

◎關鍵3:多胞胎風險高,必要時減胎求保全



隨著不孕症治療發展,為提高懷孕機會,廣泛使用排卵藥物、進行人工授精或選擇試管嬰兒療程,媽咪懷上多胞胎機會大幅上升,根據統計,雙胞胎發生率提升3倍、3胞胎或以上的多胞胎機率則躍升20倍。

考量多胞胎妊娠具較高風險,從2009年開始,世界各國逐漸為不孕症治療立下規範,例如以試管嬰兒療程來說,依據人工生殖法規範及台灣生殖醫學會建議,40歲以上女性,單次最多植入4顆胚胎,35歲以下最多植入2顆胚胎。

「手心手背都是肉,多胞胎會提高早產機會,媽咪肚子撐滿寶寶,也會增加產後大出血機率。」楊稚怡醫師坦言,每當醫學中心遇到轉診的高危險群多胞胎媽咪,會嘗試與家屬討論減胎,「臨床上曾遇過多次,媽咪因一個都不能少的堅持,最後導致所有寶寶全數流掉的悲傷結果,若觀察寶寶已出現構造異常狀況,站在醫師立場,會建議減胎保周全。」



醫師坦言,臨床上曾收治嚴重子癲前症媽咪,幾乎呈現中風狀態,「無不希望把風險、憾事發生率降到最低。」繼續看下一頁:還能怎麼做呢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