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人工受孕怎麼選?試管嬰兒活產4大關鍵,專家醫師解析與案例分享

59,487 收藏0
不孕症治療中,「試管嬰兒(IVF)」和「人工受孕(IUI)」是很常見的詞,運用不同技術與過程來幫助受孕,到底試管嬰兒、人工受孕差別在哪?該怎麼選擇?

本文從成功機率、流程、價格高低、適合族群一一分析,同時告訴你如何在過程中找出改善的手段,有效提升懷孕率、活產率!

試管嬰兒VS人工受孕,該選哪一種?



試管嬰兒和人工受孕其實是不一樣的!所謂的「人工生殖」又分為試管嬰兒和人工受孕,那麼正在考慮人工生殖的夫妻,該怎麼選擇呢?

一般來說試管嬰兒的費用比人工受孕貴,但是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比人工受孕高出許多,整體而言要依照個人的狀況考量,我們首先要知道試管嬰兒和人工受孕哪裡不同。

試管嬰兒(IVF):誘導排卵、取卵取精→精子與卵子在體外受精→以試管及培養皿內進行養胚技術→植入胚胎

試管嬰兒又稱為體外授精、胚胎植入。國健署指出,試管嬰兒過程首先會需要控制排卵,包含施打排卵針、待濾泡成熟後打破卵針,然後安排取卵手術將體內卵子取出,讓卵子和精子在實驗室裡人工結合,也就是體外受精,並且培養成胚胎,最後再從陰道將胚胎植入到子宮裡。

由此可見,試管嬰兒的治療,女方須要接受較多的藥物注射,而且是把卵子取出到體外受精、形成胚胎後才再植回母體子宮。

人工受孕(IUI):挑選活力好的精子→排卵時以人工方式注入子宮→使女性自然受孕

人工受孕又稱為人工授精。根據國健署說明,所謂的人工受孕,是先將男方的精蟲經過處理,在女方排卵日的時候,由子宮頸的開口將活動精蟲注入子宮內,讓精蟲能及時和卵子相遇,以提高受孕的過程。

適合考慮人工受孕的人包含無法同房的夫妻、精液輕度異常的男性、已嘗試簡單治療仍無法自然懷孕的不孕症夫妻、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或不孕有一段時間的夫妻。

試管嬰兒成功機率高低,會受到哪些原因影響?



現階段台灣試管嬰兒平均成功率約3~4成左右。影響因素包含雙方精卵質量、卵巢功能、子宮狀態或疾病、胚胎著床狀況等,而療程中醫師經驗與實驗室技術輔助、培養胚胎品質良好,則試管嬰兒療程能有更高的成功機率。

人工受孕成功機率高低,會受到哪些原因影響?



人工受孕平均成功率約1~2成左右。影響因素包含雙方精卵質量、卵巢功能、子宮狀態或疾病、女性輸卵管狀態、胚胎著床狀況等。

試管嬰兒、人工受孕比較表
  試管嬰兒 人工受孕
流程 夫妻雙方術前檢查→監測卵泡→手術取卵→取精→體外受精、胚胎培養→胚胎植入子宮→驗孕 施打排卵針→超音波檢查→施打破卵針→取精→人工受孕(於母體自然受孕)→補充黃體素→驗孕
重點 女方要挨比較多針、經取卵手術取出卵子、需要植入 不需安排取卵手術
受孕過程 仰賴實驗室技術結合精卵、培養成胚胎,最後才植入回母體子宮 把握排卵時機及時將精蟲注入子宮,讓精卵自然於母體中相遇、結合
成功率 成功率比人工受孕高 成功率比試管嬰兒低
費用 比人工受孕療程昂貴 比試管嬰兒療程便宜
適合族群 ・38歲以上或卵巢提早老化的女性

・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

・連續3次或3次以上人工受孕皆失敗

・習慣性流產

・有嚴重抗精蟲抗體問題者

・慢性發炎導致嚴重骨盆腔粘黏者

・兩側輸卵管阻塞者(手術切除或發炎)

・嚴重男性不孕症(嚴重寡精症精蟲數量每cc少於500萬、精蟲活動力極差、無精症)

・男性精蟲數量較少(精蟲數量每cc少於1000萬)、精蟲型態正常者少於4%

・男性性功能障礙或異常
・無法同房的夫妻

・精液輕度異常的男性

・已嘗試簡單治療仍無法自然懷孕的不孕症夫妻

・不明原因的不孕症

・不孕有一段時間的夫妻
相關限制:
台灣人工生殖施行對象限於法定夫妻,因此未婚者、單親、同志等無法要求做人工生殖。國健署指出,受術夫妻在手術前需完成以下檢查或評估:
1.一般心理及生理狀況。
2.家族疾病史,包括本人、四親等以內血親之遺傳性疾病紀錄。
3.有礙生育健康之遺傳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
4.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之事項。

從以上比較結果來看,試管嬰兒或人工受孕怎麼選、哪種比較適合自己,需依照夫妻雙方身體檢查及不孕症檢查結果,由診療醫師做專業判斷與建議。

但女性理想生育年齡為20歲至35歲,高齡夫妻採人工受孕的效果相對較差,台灣不孕症名醫、愛群生殖醫療執行長翁紹評醫師指出,超過38歲或卵巢提早老化的女性,採用試管嬰兒成功率較佳,以愛群中西醫診所收治的患者中,有不少超過40歲或是曾歷經多次人工受孕失敗的夫妻,最終如願求孕成功。

如何提高試管嬰兒成功機率?成功2大指標「懷孕率、活產率」代表什麼?



試管嬰兒療程的「成功」其實有2大指標,分別是懷孕率、活產率。

懷孕率:從精卵結合、到胚胎培養,還要受精卵能夠順利嵌入子宮內膜,並且穩定安住下來,才算是正式著床成功。

活產率:在優良技術及頂尖設備中,可以有效培養出優質的胚胎,但是在懷孕的過程中,仍有很多看不見的風險。 愛群醫療團隊首創「活產四大關鍵」,提高活產率,強調母嬰健康。 

如何提高試管嬰兒懷孕率?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以懷孕率來說,天時、地利、人和都十分關鍵,才能讓胚胎著床成功,「安心住下來」。影響因素包含:

1.有優良的卵子、精子,受精形成良好的胚胎

2.胚胎居住的環境良好,子宮環境狀態佳、子宮內血流與血液品質

3.著床的時間點、身體免疫情況、荷爾蒙狀態

也就是說,天時、地利、人和都十分關鍵,才能讓胚胎著床成功,「安心住下來」。

踏入試管嬰兒療程之際,可以透過3個面向來提高試管嬰兒懷孕率:

1. 做PGT-A「胚胎床前染色體篩檢」

愛群中西醫診所執行長翁紹評醫師表示,為了增加懷孕率,如果年齡較大、或嘗試人工生殖已經失敗過2~3次,建議做PGT-A「胚胎床前染色體篩檢」!

一般正常來說,只要PGT-A正常,約有80%以上的機會能順利著床。但同樣也有PGT-A正常卻依然懷孕失敗的例子,可能和PGT-A只檢查細胞核、沒有檢查細胞質有關,畢竟細胞質也會發生如粒線體異常等問題,此外還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

2.找到胚胎著床最佳時間點

胚胎著床時間問題,約佔5%可能性,這點可做「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找到最佳著床時間點來解決。搬家入住新房要挑良辰吉時,胚胎著床更要挑對好日子。

子宮像一間會定期關上窗戶的房子,只有正確時間到了窗戶才會打開,優秀的胚胎才能抓準時間進到子宮房子安住,著床、生長發育,當正常受精卵順利嵌入子宮內膜,才算是正式著床成功。

著床時間通常為排卵後的第5天~第7天(月經週期若28天則為Day29~Day21),以較高齡的女性來說,若胚胎良好卻重複著床失敗,翁紹評醫師建議在植入胚胎前1~2個月做「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可以預先檢查內膜表現基因,找出最佳植入時機。

3.確保子宮環境良好

我們可以把子宮內膜想像成一片水田,先把石頭和一些阻礙生長的物質清除,接著灌溉田地,水量要足夠、水質也要良好。

【排除異物】子宮息肉、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粘膜下肌瘤突出,都可能造成著床阻礙,建議懷孕前安排子宮鏡,詳細檢查一次。

【血流足夠】血流供應問題,若血管太細,水分和養分難以供應、或是送達速度過慢,胚胎就會長不大,甚至枯萎而流產;若是血液凝固速度太快,則要評估是否有免疫系統的問題。胚胎著床前後建議測驗子宮動脈血流,因為有些人是因為子宮血流不夠好而造成懷孕失敗。

【血質良好】要是血流不順、內含雜質,血液凝結、結塊,都會造成血管堵塞形成血栓;另外,血液內含抗體,免疫問題有時也會造成血管收縮。

如何提高試管嬰兒活產率?試管成功懷孕後要注意什麼?



在試管嬰兒療程中,即便從實驗室有效培養出優質的胚胎,但在媽媽懷孕的過程中,仍有很多看不見的風險,因此「活產率」成為試管療程的重要指標,因為平安生下健康孩子,是父母在試管嬰兒療程一路闖關最期待的結果。愛群醫療團隊分析,影響活產率的因素有四大關鍵:

提高活產率1.胎嬰健康整合照護

試管嬰兒成功懷孕後,還要注意嬰兒健康照顧!透過整合試管醫療,從胚胎檢測到幼兒生長,守護生命最初黃金1,000天,可以真正落實協助兒童生長發展評估、小兒遺傳、罕見疾病全方位照護。 

提高活產率2.中西整合精準醫療

試管嬰兒療程前應注重養卵和調理身體,備孕同步可以搭配中醫調理,提高精卵品質、改善子宮血流、調整免疫平衡、緩解身心壓力,並以西醫科學檢驗來強化中醫輔助成效。

提高活產率3.免疫因子整合評估

頂尖免疫實驗室、專業檢測手段,精準評估準媽媽免疫問題,避開免疫反應排斥胚胎,造成流產風險。 

提高活產率4.妊娠風險管理照護

高齡媽媽們容易在孕程發生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腎臟病等突發狀況,尤其是免疫異常的孕婦,更需透過妊娠風險管理做好嚴格把關,準媽媽才能安全安心生下健康寶寶。

【案例分享】從反覆流產到平安生子!中西醫整合照護幫大忙

Amy有甲狀腺免疫問題,也有家族性遺傳基因問題,檢測出只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可以產下正常的孩子。

當她好不容易第一次懷孕時,就發生早發性流產,醫生檢查出有染色體問題。經過中醫調養,Amy的卵子品質變好,身體也透過放鬆舒壓療程,中醫調養+西醫試管療程監控下,終於順利懷孕,也產下健康的寶寶!

【案例分享】流產10次懷疑人生!精準評估免疫因子讓她求子成功

43歲的Zola試管療程七年、流產超過十次,從沒成功過一次!漫長治療期間甚至打了免疫球蛋白,植入後還是流產,讓她不免懷疑,是不是這輩子註定是「沒子命」?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Zola找到了愛群中西醫診所,這次,透過抽血檢測,發現她的免疫抗體指數飆高,除了打免疫球蛋白(IVIG)之外,檢查發現居然他的「紅斑性狼瘡免疫抗體」也過高。透過免疫球蛋白再搭配精準用藥,終於讓她順利懷孕,也平安迎來寶寶!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