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胃痛忍成出血穿孔!養胃優先護黏膜,潰瘍時別吃這類蔬菜

59,258 收藏0
【早安健康/王志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胃潰瘍,都是生活習慣惹的禍



我們每天大約要吃進二公斤的食物,這些食物都要通過胃的處理,營養才能被人體吸收。如此繁重的工作使胃常常處於疲勞的境地,若是生活、飲食不規律,精神緊張,胃就有可能不堪重負而發生潰瘍。此外,幽門螺旋桿菌也是引發胃潰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胃有病,千萬不能「忍」著,除了積極治療,精心調養也是很重要的。

胃潰瘍很難受,後果很嚴重

很多人認為胃潰瘍也像口腔潰瘍一樣,慢慢就會自癒。事實上,兩種潰瘍是截然不同的。得了胃潰瘍,首先會感覺燒心,火燒、火燎的感覺會讓人很不舒服。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正常的胃,表面有光滑的黏膜做屏障,黏膜上有一層黏液,它可以阻擋外面侵襲性的物質對黏膜損傷。一旦黏液遭到破壞,黏膜受損,發生潰爛,胃壁就會不斷凹陷,當這個凹陷繼續往下潰爛的時候,下面的血管就會出血,所以燒心、疼痛之後,如果潰瘍往深處繼續發展,就會引起消化道出血,出現嘔血、便血等。大量出血可能就會發生危及生命的出血性休克。即使出血不大,再往下發展,當胃壁爛破的時候就穿孔了,這個時候,吃進去的飯就會跑到腹腔裡,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就會導致腹腔感染,那就非常危急了。

上面這個過程是一步步發展而成的,因此當你感覺自己胃部有不適的情況時,要及時檢查,別讓病情進一步發展。

不良生活習慣是胃潰瘍的源頭

發生胃潰瘍有一個誘發的過程,剛開始常常是胃炎,即胃黏膜的發炎,時間長了或是沒有及時治癒,就會對胃黏膜造成較大的損傷,使黏膜不斷潰爛,隨著它的深度不斷加深,便開始出現糜爛,這還是比較淺的,再深一點才是我們所說的潰瘍。

胃炎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胃黏膜損傷→胃黏膜不斷潰爛→胃黏膜糜爛→胃潰瘍→巨大潰瘍→消化道出血→胃穿孔

造成胃黏膜損傷的因素有很多種,比如吃了有害的物質,可能會引起損傷,吃了很燙的東西,會把胃燙壞,加上胃酸作用也會形成潰瘍。再比如吃了酸性較大的食物,就會破壞胃的內部平衡,胃酸侵蝕胃壁,進而產生潰瘍。食物沒有咀嚼就吞下,有可能擦傷胃,食物過冷過熱都會刺激胃,這些都是胃潰瘍的誘因。

很多藥物也會對胃產生刺激,損害胃黏膜。比如布洛芬這類藥物,就會損害胃黏膜。還有經常用於預防心臟病的阿斯匹靈等,也對胃有明顯的損害,可以能起胃潰瘍。

除此之外,工作過於繁忙和勞累,精神長期過於緊張,壓力較大,我們的胃酸也會大量分泌,容易出現吐酸水、胃難受,長此以往,胃就很容易被傷害。所以當你在緊張一段時間後就要想辦法讓自己放鬆下來,在你面對緊張的時候,也可以用一點藥物,控制一下胃酸,讓胃黏膜得到適當的休息或修復。

幽門螺旋桿菌,最愛侵犯你的胃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傳染性細菌,通過口腔傳染以後,會在胃黏膜上定居繁殖產生毒素,破壞胃黏膜,將黏膜暴露在酸性環境中,這樣就會使黏膜遭受腐蝕而產生潰瘍,這種細菌感染是潰瘍復發的重要根源。

既然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潰瘍復發,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消滅它。一般來說,得了胃潰瘍,到醫院檢查,醫生都會告訴你去查看有沒有這種細菌,有就要把它消滅掉,如果不消滅而只是用一些抗酸藥,或者保護黏膜的藥,即使黏膜修復好了,細菌還是會不時對你的胃黏膜發起攻擊,造成潰瘍復發。

幽門螺旋桿菌具有傳染性,又是透過口腔傳染,東方人習慣大家一起吃飯,這很容易讓這種細菌得到傳播。所以分餐制是預防這種細菌的好方法,西方人很少得胃潰瘍,這跟他們的用餐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分餐畢竟不太實際,那麼對於容易得胃潰瘍的人來說,建議可以隨身帶一副自己的碗筷,這樣就能大大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

當然,也不是說只要與帶有這種細菌的人一起吃飯就一定會被傳染,如果我們的胃黏膜結構比較好,對細菌來說就無懈可擊。所以,說到底,還是要注意調理腸胃,加強身體的抵抗力。

及時檢查少受罪

很多人得了胃病就忍著,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殊不知胃炎拖成了胃潰瘍,小潰瘍拖成了大潰瘍,到頭來受罪的還是自己。所以當你感到胃部不舒服的時候,要及時去看醫生。

醫生會根據你的症狀做檢查,雖然看起來只是在你的肚子上摸了摸,其實他已經知道了很多資訊,大概能判別出到底是胃炎還是潰瘍了。當他懷疑你得了潰瘍的時候,會建議你做相應的檢查。
胃潰瘍的檢查,首先還是照胃鏡,將胃鏡從嘴巴伸進去,通過食道到胃裡,胃裡的情況就一目瞭然了。

有很多人會說,胃鏡檢查太痛苦了,還有別的辦法嗎?當然有,比如上腸胃道造影檢查,就是我們喝一種顯影劑(鋇劑),然後在X光底下看,也能分辨出到底有沒有潰瘍。這兩種檢查,上腸胃道造影檢查自然比較舒適一些,但是,對於潰瘍的發現精確度不如胃鏡,所以為了檢查更準確,長痛不如短痛,還是選擇胃鏡吧。

其實現在的胃鏡技術已經很先進了,醫生的操作技巧也好很多,過程已經不像以前那麼痛苦。由於麻醉藥物的發展,有的醫院可以給患者用一點麻藥,一覺醒來,胃鏡就做完了。

胃腸道早期發現腫瘤,與胃腸鏡的檢查普及密切相關,比如日本,他們早期胃癌的發現率就很高,大概能達到50~60%,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胃腸鏡檢查的頻率或者接受的程度比較高。所以不要因為怕難受就免去胃鏡檢查,這畢竟要比拖成大病再治要舒服得多。

胃出血仍然需要做胃鏡,首先通過胃鏡可瞭解是什麼地方出血、是什麼原因造成出血,其次,現在的胃鏡不光能看,還能直接進行手術操作,當看到某個地方出血,就可以用胃鏡上的夾子直接止血。

好胃是養出來的

中醫認為,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所需的一切養分都需要胃來收納處理,我們吃的東西很複雜,胃免不了有受傷的時候,想讓胃有持續的動力,精心調養是不可缺少的。

胃潰瘍說到底是胃的內部環境平衡被打破,攻擊性因素增多了,保護性因素減少了。所以調養首先就是要把攻擊性的因素減少,像喝酒、吸菸、濫用藥物、飲食習慣不合理,統統把它化解掉,那這個天秤就會恢復平衡了。

胃沒了問題,接下來就要保持這種平衡,平時要多吃對腸胃有利的食物,比如偏鹼性的食物、稀軟的飲食,並注意細嚼慢嚥,減少胃的負擔;注意食用一些可以保護胃黏膜的食物,如牛奶和雞蛋等;魚蝦中富含有利於潰瘍黏膜修復的微量元素鋅,可多吃。

還要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緊張,消除思想顧慮,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

胃潰瘍發病期間,更要合理地安排飲食。比如在潰瘍初期,忌食肉湯和甜湯等,因為這些食物會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對潰瘍癒合不利。在潰瘍活動期,要避免食用堅硬、粗糙和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芹菜、竹筍、韭菜以及酸甜水果等,這些食物不僅會增加胃腸負擔;而且會直接刺激潰瘍面,引起疼痛,甚至誘發潰瘍出血和穿孔等嚴重併發症。

不宜吃得過飽,以免引起胃內食物淤積,促進胃酸分泌而加重病情。平時可適當吃點含糖較少的餅乾,因為香酥可口,易於消化,進入胃內可中和胃酸,從而減輕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和腐蝕作用,有利於減輕疼痛和潰瘍面的修復。

生冷性寒、過熱、辛辣刺激的食物都可能引起胃內血管擴張、充血,而誘發潰瘍出血或加重病情,最好不要吃。紅薯、南瓜等產氣多的食物以及易產酸的糖類和甜味食品,也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盡可能避免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如阿斯匹靈、非類固醇的消炎藥、類固醇等。

本文摘自《在看病與吃藥之前:自己的命自己救》/楊躍進等多位中國醫學專家/大都會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