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感覺更準!自我檢測法及早發現黃斑部病變- 第3頁

112,526 收藏5


由於黃斑部具自我檢測(Self-test)能力,往往黃斑部有病灶時,自己就能感覺出來,而且可靠性極高,這是黃斑部最重要、最敏感的評估方式。此時就算黃斑部已開始有不健康的狀況產生,卻不一定能夠由儀器設備的檢查找出病灶。因為黃斑部自我檢測的敏感度遠大於儀器設備的敏感度。

B醫者如何做黃斑部的評估:檢查者用自己的黃斑部,再利用放大稜鏡的幫忙所做眼底檢查,往往是相對可靠的。事實上這還是利用敏感度最高的黃斑部當做檢查儀器的原理,當病患有症狀主訴,而醫師檢查起來中心小凹盾心亮點(Umbo)消失,黃斑部色素減少或密度不規則,致使視網膜透明度增加,底部脈絡膜血管明顯、粗大或血管表面不規則,對焦點移動過快或移動範圍廣大,往往就代表黃斑部真的有問題。


C 黃斑部有病變時,也會有所謂的「視覺幻覺」(Visual Hallucination),這是因為當黃斑部有病變時,雖然沒有影像訊息傳達到大腦視覺中樞,但大腦視覺中樞能夠忽略黃斑部的病變,而自行製造幻覺的影像。

這個道理就如同截肢病患仍能感受被截部位的疼痛一般。所以如果我們不能重視病患的主訴,也過度依賴儀器設備的檢查,同時忽略了視覺幻覺也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病因,如此就遽下判斷告訴病患沒有病灶,甚至轉介病患是精神疾患,那麼就會產生嚴重的診斷誤差了!

D 黃斑部評估往往檢查構造上的改變與功能上的變化,二者不可偏廢。例如:當視力仍 1.0 時,不代表檢視眼底看不到病變,那是因為黃斑部組織學變化很嚴重時,可能視力仍佳;而主觀視力變差時,也不一定檢視眼底病變明顯,因為有時黃斑部構造上變化很少時,但視力已經很差,必須二者都能做縝密的評估,才不會失之交臂。

事實上,這又回到我們強調的黃斑部是一個獨立自主、有主觀判斷力,但也有客觀形體構造的組織,所以病患自己黃斑部主觀的視力表現,與醫者自己黃斑部主觀的對病患黃斑部型態的檢視,二者當然有時就會產生角力與衝突。

所以對病患視力的檢查,應講求燈光充足、環境舒適,緩慢詳實並盡可能重覆檢測。而現在有所謂的免散瞳眼底照相(Non-Mydriatic Retinal Camera),這可提供圖像的放大與留存,供醫師進一步的比較,減輕其診斷上的壓力。

E 病人有症狀主訴時,有哪幾類病人病變罹病率風險(Morbidity Risk)較高呢?1. 年齡較長(65 歲以上);2. 已白內障手術(術後五年以上);3. 高度近視(近視度數大於 800 度);4. 長期糖尿病患者(病史大於十年);5. 有全身性病史(如中風、高血壓及心臟病等);6.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有家族史、抽菸、肥胖、脂蛋白指標不佳);7. 就診時症狀抱怨明確詳實(如看到的字上有淡淡打 X 符號、看「太」字呈「大」字、目標的下一字有小暗影);這時就要小心來做檢查評估。

尤其現在發現黃斑部病變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新成員(詳見健康世界 2011 年 11 月號文章)。早期心血管疾病會有短暫性缺氧性發作(TIA)會短時間數秒的暈眩不適,但迅速恢復。所以也難保早期黃斑部病變不會有一些早發型的症狀表現了。

F 黃斑部評估臨床上往往倚重主觀性強的身心檢測法(Psychophysic Test)。主要是因為討論到黃斑部,自然又要提及黃斑部已經進入精神層面的身體組織,它平時表現也是很主觀,所以我們若要做黃斑部的早期病灶檢測,檢查上就會較難認定,當然身心檢測法是最直接最無傷害的方式,但是它的缺點是檢查有否成功往往和病患的專心度、環境舒適、操作說明有否落實都有關係。

由主觀的檢測來評估主觀的黃斑部容易流於失真,有時需多次重覆的檢查,才能減少失誤的發生,提高其可靠度。有哪些身心檢測法呢?最常見的當然是指視力、黃斑部微視野、對比敏感度、阿姆斯勒格狀表(Amsler Grid)、色感檢查、暗室適應檢查法等。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