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患失智症機率多3倍!多做這件事提升記憶力

131,199 收藏7
【早安健康精選書摘】日本有句話是「糊塗活到老,不如爽快一死」。聽起來有點荒唐,但這句話是希望人們在神智清醒、活動自如的情況下迎接死亡並走得乾脆。

日本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高齡化社會,2005年的統計指出,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20.04%,達到歷史高峰。但這項趨勢延續到2025年,會超過總人口的30%,代表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對老年人而言「糊塗活到老,不如爽快一死」是共同又實際的願望。

如果你最近比較健忘,記得對方的長相卻想不出名字;孩堤時期的事情記得清清楚楚,卻想不出昨天做了什麼,一週前的事更忘得一乾二淨。這樣難免擔心自己罹患失智症,要怎麼做才能擺脫失智的擔憂呢?

失智老人缺牙愈多,大腦萎縮愈嚴重

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所的上田實教授,曾在安養機構進行一項調查。他比對缺牙和沒有缺牙的人,藉此探索牙齒與腦部的關連。調查對象78位健康老人、39位患有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老人,以及36位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分別詢問他們的牙齒數量以及開始掉牙的時間點。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人和健康的人相比,牙齒數量只有平均值的三分之一,保有原生齒的比例非常低。而且他們使用假牙的頻率也只有健康老人的二分之一,許多人牙齒掉了也不在乎,沒有安裝假牙。令人驚訝的是阿茲海默症老人當中,牙齒數量愈少大腦萎縮愈嚴重。

另外,阿茲海默症老人開始掉牙的時間比健康的人提早了二十年。上田教授根據這項調查作出結論,如果較早開始掉牙並置之不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高出統計值三倍。

這份可怕的調查數據顯示,掉牙後沒有適當處理,可能引發阿茲海默症。

咬合不正大腦易萎縮,導致失智

只要把食物放進嘴巴,我們就會不自覺地開始咀嚼,但嘴巴並不是毫無章法亂動一通。食物進入口腔後,牙齒與舌頭會察覺並透過神經系統通知大腦。大腦再依據收到的資訊,命令嚼肌以適當的壓力和速度咀嚼。因為這些資訊頻繁往來口腔與大腦,我們才能順利咀嚼。

但如果食物混著沙子或石頭等異物,受器會立刻感測並通知大腦,命令嘴巴張開以免咬到硬物。這種看似不經意的張嘴行為,其實和腦部有緊密的連結。

咀嚼不只是嘴巴的事,也會影響消化、循環、呼吸、肌肉活動、內分泌等,對全身各器官帶來影響。牙齒是細膩且重要的資訊收集站,如果咬合不正,無法發揮完善的功能會怎樣呢?

牙齒少的人,大腦反應比較慢

日本東北大學齒科研究學系的渡邊誠教授,其研究小組針對70歲以上老人分析牙齒與認知障礙的關連。

他們對1167位老人進行健康檢查,實施MMSE(測量認知障礙程度的聽解測驗,30分為滿分)並分析測驗分數與牙齒數目的關連。

拿到28分以上的正常組有652人、22~27分的認知障礙高危險組有460人,而21分以下的疑似認知障礙組有55人,再比較各組目前剩下的原生齒數目。

正常組平均有十四‧九顆、認知障礙高危險組有13.2顆,相較之下疑似認知障礙組只有9.4顆。結果顯示牙齒數量愈少,認知障礙愈嚴重。

此外以核磁共振攝影(MRI)拍攝195位老人的腦部,可以看出牙齒咬合愈差、上下排牙齒接合部位愈少,腦部和記憶密切相關的部位,以及與計算、思考、空間感等高層次功能相關的大腦容積明顯較少。

「多咀嚼」能幫助提升記憶力

我們還發現仔細咀嚼能增加流向腦部的血液,讓腦部溫度提高0.2度,並增加膽囊收縮素的分泌以增強記憶力。

咬合不正的話,與記憶力相關的腦部便無法順利運作。因此會造成記憶力衰退、話到嘴邊卻忘記對方姓名等情形。常出現這種狀況會使人擔心自己是否失智。

或許你很難接受少了幾顆牙或咬合不正,居然會讓腦部的記憶區停止運作,但這是不爭的事實。牙齒脫落且置之不理,無法仔細咀嚼,會提高失智風險。

請用舌頭探索自己的口腔,如果缺牙導致牙齦出現許多空位,代表失智症的開關就藏在口中。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