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天中風「脖子2血管阻塞、腦部有血塊」!腦中風5徵兆別輕忽,黃金3小時增3成改善機會- 第3頁

268,150 收藏8

◆ 良好的醫病溝通是復原的關鍵

當就診後診斷確認是中風時,醫師會先告知病患中風的原因為何,然後說明後續處理原則,大多數的中風為腦血管梗塞或是出血性腦中風兩種病因之一。

家屬也可以直接詢問醫師治療的原則與方向,例如:這次中風的危險性有多高、危險期多長、後續症狀的變化情形、是否會有併 發症與需如何避免、後續恢復期要如何治療、如何照顧中風的家人等。

除了上述原則性的討論外,醫師還會針對特殊情形予以說明,例如急性期血壓與血糖的控制標準,患者是否需要鼻胃管灌食與尿管導尿等。

若為出血性腦中風,診治時常會同時會診神經外科醫師,確認是否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出血性中風的選項之一,與醫師討論時,須明確了解手術風險與預期預後,才可以作為是否決定手術 的參考。

中風急性期治療常需要緊急處置,因此需要詳細與醫師做詢問與討論,了解後,才能決定是否要給予血栓溶解劑或是手術治療 等,若想諮詢第二意見時,就要先考量是否會導致病情延遲;而當進入中風穩定期與後續復健恢復期時,能與醫師良好溝通配合是相 當重要的關鍵,若無法和醫師建立良好關係的話,可尋求第二個諮詢醫師,但需要取得前一次的中風治療過程與目前治療方向的病歷資料,供第二位醫師參考。 

中風後,除了少數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患者外,多數患者治療目的為避免再次中風,而非治癒當次的中風問題。然而,當次中風所導致的後遺症需要一段復健療程的治療恢復期,因此病人必要 與主治醫師建立良好溝通與較好的醫囑遵從性,對患者才有最大的助益。

◆ 藥物整合,居家控制更好

高齡的腦中風病人常常伴有多重疾病,並常因此導致出現多重 藥物使用的機會,藥物種類過多也會導致藥物服用錯誤機率上升與 藥物交互作用及不良反應機會增加,因此注意其身體有無任何不適 與對藥物的反應很重要,在回診時可以提供醫師調整藥物的參考。 另外,在病情穩定的情形下,透過固定醫師整合所有藥物也是一個 可以考慮的方向。

注意有無任何出血症狀
為預防腦血管疾病,長期藥物處方是必須的,因此有適當的藥物遵從性才能達到預防中風的目的。藥物治療中最重要的為預防中風的血小板抑制劑(如阿斯匹靈)、抗凝血劑(如Warfarin)及降血壓藥物。

使用血小板抑制劑與抗凝血劑時,必須注意病患是否有出血的症狀,例如:牙齦出血、腸胃道出血(如黑便或血便等)、血尿與皮膚淤青等,若有這些症狀時,即必須與醫師討論是否換藥或停藥,而抗凝血劑藥物則須規則監控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必要時調整劑量,來避免出血風險。

備妥用藥紀錄幫助醫病溝通
由於腦血管疾病屬於長期慢性病之一,醫師多數會開立慢性處方籤,因此回診時間多為2∼3個月,不過有些長者可能因為中風後遺症導致行動不便,而不願回診,因此回診時如果有身體不適與藥物不良反應的相關紀錄,就更好與醫師溝通了。此外,某些降血壓藥物會導致下肢水腫或是咳嗽等症狀,而藥物劑量過高也會導致低血壓或是姿勢性頭暈,有時也會有昏厥症狀,因此都需要詳細記錄,以提供醫師作為調整藥物的參考。若因病情需要而調整用藥,須避免要求醫師開立處方籤,按時回診,以減少調藥後有出現不適時不易追蹤不良反應的狀況。

常規血液檢查預防復發
除了藥物控制外,腦血管疾病常會伴隨糖尿病、高血脂與心臟 病等慢性疾病,這類疾病的控制也會影響腦血管疾病的復發率,因 此需要常規進行血液檢驗。但若需要接受空腹血糖與血脂肪(尤其是三酸甘油脂)檢驗時,需要空腹8小時再進行抽血,且檢驗前也不能服用藥物,但需準備餐點,於檢驗後服用完飯前藥物後,馬上服用餐點,以避免低血糖症狀的產生

本文摘自《銀髮寶貝健康照護全書》/北中南榮總與國內高齡醫學專家等21位醫師/原水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