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飲食:不吃澱粉就能改善糖尿病?做錯反傷肝腎!- 第2頁

208,267 收藏2

尿液裡面有酮體,代表身體處於飢餓狀態的數值,檢出為陽性。但,攝取了一大堆的蛋白質,熱量應該也足夠才是,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事實上它的原因在於,D先生採取了極端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飲食模式。因為在一般的飲食裡,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來源,對於身體來說,效率也比較好。

身體吸收營養成分,將之做為能量來源使用,這個過程的本身一樣消耗了熱量。以碳水化合物為營養,在處理碳水化合物的時候,需要其中熱量的百分之六至九左右,相對的,使用蛋白質則需要該熱量中的百分之二十至四十。換言之,用蛋白質取代碳水化合物,實際上能使用的熱量變少了。

此外, 即使攝取了超過某個分量的蛋白質,人體也只能保有體質上既定的分量,所以多餘的蛋白質就被分解,大量從尿液排出。

而這會對腎臟帶來負擔,導致腎功能衰退、尿酸增加。加上因為身體的醣類不足,所以身體處於飢餓狀態,產生酮體,肝臟的細胞因為飢餓狀態而變得不穩定,於是代表肝功能異常的指數跟著上升。

一般人往往認為,增加蛋白質、鍛鍊身體,即可增加肌肉量、改善身體的組成結構, 然而肌肉的能量來源其實是碳水化合物,如果不同時補充碳水化合物,運動也不會有效果。

運動不能缺乏醣類是天經地義的事,平常有運動的人,絕對不會想在不攝取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運動瘦身,但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一旦為了健康而開始運動時,似乎比較容易聽信別人說低碳水化合物瘦身法的好處,因此掉入了陷阱。

D先生照我的指示,停止攝取蛋白質飲料,連極度低碳水化合物瘦身也停止了,攝取的熱量恢復到至少四成為醣類。當然,如果運動量增加更多,醣類也有增加的必要。

結果一個月後抽血檢查,腎功能、肝功能、尿酸值全部恢復正常,尿液裡也沒有酮體的蹤影了。原來,D先生執行的是低碳水化合物瘦身的錯誤方法。

低碳水化合物瘦身法,它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優點與缺點?

低碳水化合物在美國曾經風行一時,日本的營養及醫療專家裡,也有不少人是它的信徒,將它視為「 預防糖尿病的飲食」。

三大營養成分包括了碳水化合物〈醣類〉、蛋白質及脂肪。

從以前就有基礎飲食這個東西,而且被當成糖尿病飲食的基本方針。在基礎飲食裡,碳水化合物基本上要攝取一百五十公克、蛋白質六十公克、脂肪四十公克,全部合計一千二百大卡。

碳水化合物一百五十公克是六百大卡,換句話說,碳水化合物占了總熱量的一半。如果要多增加熱量,主要增加的是碳水化合物,所以總熱量就有六成以上是醣類。

只不過美國建議的低碳水化合物瘦身法,主要是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控制在總熱量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有部分激進的人提倡碳水化合物限制在二十公克,極端減少了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結果就使得蛋白質的比例增加。

換言之,低碳水化合物瘦身法簡單來說就是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飲食模式。

為什麼會採取這麼極端的方式呢?
那是因為一般認為,攝取醣類,尤其是葡萄糖,容易讓胰島素這個降低血糖的荷爾蒙上升,胰島素上升就容易造成包含代謝症候群在內的糖尿病等諸多疾病。

實際上採取這種飲食模式後,體重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減輕,許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下降。學術論文亦確認了該效果持續一年左右沒有不良影響。 然而就像前面介紹D先生的案例,確實有人反而因為低碳水化合物瘦身法而弄壞了身體。

二○一二年時,《British Medical Journal》雜誌刊登了一篇論文,該論文檢驗了低碳水化合物長期性的影響,論文的第一作者為 Pagona Lagiou博士。該論文以瑞典超過四萬名三十幾至四十幾歲女性的健康調查數據為基礎,分析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以及之後發生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關聯性。調查的觀察期間超過十五年。

從長期觀察得知,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飲食,雖然僅有若干,但是在數字上得到了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發生的結果。從整體來看,減少二十公克的醣類、增加五公克蛋白質,將有增加百分之五心肌梗塞、腦中風發生機率的可能性。

換言之,長期執行低碳水化合物瘦身法對身體可能有危險。

我不認為低碳水化合物瘦身法全然是錯的。但是像D先生這樣隨便執行是非常危險的事,很多時候反而有害健康。一知半解冒然行事往往造成傷害,因此,倘若要執行極端的瘦身法,即使看電視和雜誌講得非常簡單又安全,我認為一定要在專家的指導下,審慎地執行,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我個人建議比例要保持在總熱量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左右,不能再往下減少。

本文摘自《讓人生病的醫學Lie知識》/石原藤樹(日本醫學博士)/上奇時代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