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髮、暈眩、發冷是血虛!補氣血健脾胃這樣吃最好- 第2頁

223,767 收藏14

貧血與血紅素缺鐵有關,缺鐵性貧血的高危險群,包括:

1.血液流失:如女性經血過多、痔瘡出血、消化性潰瘍、惡性腫瘤等。

2.鐵攝取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如食物中含鐵質不足、長期腹瀉或小腸疾病。

3.鐵質的需求量增加:如嬰兒期、青春期、懷孕及哺乳期,因血液量增加導致鐵需要量增加,若補充不足則容易導致貧血。

貧血在中醫屬於「血虛」的範疇,營血不足證或血液虧虛證,為體內血液不足、肢體臟腑百脈失去濡養,出現全身多種衰弱證候。中醫理論強調「氣血同源」「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調理宜從補血、補氣、健脾胃著手。氣血的生成,是靠營養物質的攝入,以及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虛不能生化氣血,導致氣血兩虛。中醫治病求其本:先找出貧血的原因、再佐以健脾胃、補氣血的中藥調治。

★中醫診斷則以望聞問切為原則:

1. 望-望氣色,如:臉色晄白、頭髮脫落、兩眼無神、下眼瞼白、脣色、舌色、指甲色皆無血色、指甲容易脆裂。

2. 聞-聽聲音,如:出現喘息聲、心悸、語聲低微。

3. 問-女問經期、男問痔瘡。如:女子月經量的多寡、經色暗淺、頭暈疲倦否、手足冰冷、健忘失眠、習慣性便秘或痔瘡大量出血。

4. 切-候脈象是否沈微、沈細或沈澀無力。

補好氣血、不再貧血的飲食與按摩法,就在下一頁!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