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骨科醫師:補充鈣質的五大迷思

14,024 收藏0
【早安健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骨科部運動醫學暨外傷骨科 李天慶主治醫師】隨著資訊發達,大家對骨質疏鬆已非陌生。然而對於如何補充鈣質,卻流通著許多似是而非的傳言。在此澄清對於補鈣的常見迷思,希望各位都能擁有健康的骨骼。

迷思一︰鈣片吃多了會得結石


泌尿道結石的主要成分多,而目前臨床常用口服鈣劑多為碳酸鈣、磷酸鈣及檸檬酸鈣,有拮抗草酸鈣形成的作用。因此合理補充鈣片,並不增加泌尿道結石風險。國外一項研究,發現較高的飲食鈣攝入可減少5%至28%的腎結石發生風險,多補充水份可減少腎結石12%至31%的發生風險。

迷思二:我的血鈣不低,應該不缺鈣吧?


骨骼包含人體99%的鈣和80%的磷。許多骨鬆患者由於破骨細胞活躍,發生急性或慢性骨質流失,雖然血鈣上升了,血中鈣卻是來自於自己骨頭,而導致繼發性骨質疏鬆。所以,血鈣高並不代表骨骼健康。

迷思三:高鈣飲食肯定能補鈣


骨鬆學會建議停經後婦女及老年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200mg。然而目前的調查老年人平均每日飲食的含鈣量僅約400mg,故平均每日應補充的元素鈣量為600至800mg。且若用於骨鬆治療時,應與其他骨鬆藥物一併使用。

一般飲食中,奶製品、豆製品及海鮮等確實含鈣量較多,但成份卻大不相同。奶製品多含碳酸鈣:而豆製品、海產則以草酸鈣居多。故若以豆類及海鮮為鈣質的主要來源,會增加草酸鈣的吸收,可能會增加泌尿道結石的風險。所以,還是建議均衡攝取。

另外病友們習慣使用大骨熬湯,認為可以「喝骨補骨」,可惜湯中的含鈣量極少,反而增加了脂肪及嘌呤的攝入,增加心血管疾病、痛風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骨鬆只是老化、補鈣就好?下一頁醫師告訴您正確補骨觀念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